阅读记录

第1章 东京的一天[1/2页]

刺汗 大闲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大宋境内,河北东路文安郡莫县。\n  金军大举南侵,一路烧杀抢掠,势如破竹。莫县是地处黄河岸边的一座上万余人的小城,是通往京城的必经之路,战略位置十分重要。\n  故大宋在此布置有永宁军和顺安军两部。然而永宁军一战即败,顺安军一触即溃,两军千余残兵逃入莫县县城。\n  金军七万大军团团包围莫县县城,莫县危在旦夕。\n  这里是开封城,是北宋的首都及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又称东京。\n  东京最繁华的酒楼白矾楼中,远远靠窗脚旁坐着一个中年青衫文士,姓张名择端,字正道,乃真正的翰林学士,同时也是大宋书院的教授。\n  虽然贵为翰林学士,却尤嗜于舟车、市桥,街景,别径。他在这座东京城最高大视线最佳的白矾楼观看沿河两岸已经好久了。现在额头紧锁,似有心事。\n  据枢密院职方馆传来的最新消息;金兵两路大军南侵宋朝,西路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宋军在河北河东的主力一触即溃,其中就有河东名将折可存所率领的折家军。\n  现在太原只有守将王禀的胜捷军三千余人,希望王将军能够多守一段时间。\n  金兵东路大军攻破燕京,被大宋委以重任的守将郭药师率常胜军再度临阵倒戈,率部投降了女真,现在金兵已打到黄河边上,历史再一次告诉人们,外人永远不可靠。\n  现在大宋已是真正的危在旦夕,为了留住眼前这东京繁华盛世的景象,让后人还能知道汴京的市井百态,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时光,张正道决定把它描画下来,流传后世。\n  他每日都在临河临窗的地方观察,凝望;舟桥,画舫,码头,粮船,茶坊,酒肆,肉铺,脚店,庙宇,楼阁,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还有那岸上的人家,,,,,,,。\n  这样祥和的情景不知还能保持多久?想到这里不由心里一痛,紧闭双眼,似乎要把这眼前的景象深深印刻在脑海中,恒久不忘。\n  张正道在这里静坐观察已有一个多月,这里的每一块地方每一寸土地都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然于心。他又看见了对面的那个少年。\n  这个少年三日前来到的这个地方,在州桥附近转悠了一天,晚上就栖息在虹桥旁,经常坐在对面的刘家香药铺和王家匹帛铺中间休息。\n  因为这两家商铺多有妇人女子及市民前来光顾,偶有碰到某家员外散财积福,还能抢到几个铜钱。\n  此子品行可嘉,前日曾在铺门口捡到某妇人荷包马上送还进去,妇人拿出铜钱致谢坚辞不收。\n  今日似乎又收留了一个小女孩,那女孩虽衣衫凌乱但气度天成,应该不是普通人家的小孩,不知道他们明天如何生存?\n  这里是汴水河边的一条街巷,李无涯在墙角的旮旯处坐了好久了。\n  三天前随逃难的人群来到东京,人群即被这伟岸豪华的大都市震撼了,四分五散,各奔东西。李无涯四处流浪,才在汴水河边的一座小桥洞下,找了个位置栖身。\n  这里较为繁华,勉强可以讨到一点吃的东西。今天运气不好,转了一天没收获,就在这墙角处暂时栖息。\n  虽然是在休息,无涯也在打量观察;州桥过去桥南是太学,西边是礼部贡院,横街过来是杀猪巷和亦妓馆,岸边是楼船画舫。\n  东角是潘楼酒家,楼下堆放着很多酒桶,旁边是白矾楼,楼高三层,气势壮观,地理位置极佳。\n  对面有一家包子铺,人来人往,旁边有块空地,坐着两个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十多岁少年,一个肤色很黑,似乎叫小黑子,一个偏胖,好像叫小胖,面前放着一个破碗在乞讨。\n  但人们似乎最近见惯了流民难民,习以为常,没有几个人施舍,一天下来碗里也没有几个铜板。\n  李无涯所呆的地方是刘家香药铺和王家匹帛铺中间的阁角。\n  

第1章 东京的一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