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章 书院七老之农夫[1/2页]

刺汗 大闲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村民会馆下方就是农田,李无涯来到这里。\n  烈日当空,热浪滚滚,路旁的大树在烈日照耀下也低下了头。\n  草丛里,石缝间,蚱蜢发出微弱而又清晰的呜鸣,仿佛在诅咒这火辣辣的太阳,委屈的发出着抗议声。\n  不远处的地里,有一个农夫正在干活。\n  他的头上戴着一个头巾,眉毛又长又黑,眼睛有点小,在太阳的照射下眯成了一条缝,鼻子大大的,胡子稀稀落落。\n  脖子上挂着一条毛巾,热了用它擦擦汗,身上穿着短袖,胳膊粗壮有力,手上的青筋清晰可见。\n  手里拿着一个锄头,在他的地里,他锄了很多草,头上已是满头大汗。\n  不一会,锄完了杂草,又开始疏松土地,终于完成了耕作,又开始了播种。\n  他采用的是宽行条播方式。\n  将种子成行地播入土层中,但见一行行种子均匀的插入土壤,无论是间距,深度,宽度,长度,整齐如一,整洁如画。\n  一个简单的播种工作竟然被他当做是完成一幅精美的画卷,李无涯从来没有看到如此精美漂亮的农耕画面,一时竟痴了。\n  “小子,别在那晒太阳了,那边有块空地,你去帮我锄草。锄完了再说。”\n  农夫边安然自若的播种着种子边朝李无涯说道。\n  “哦,好的。”李无涯回过神来,忙拿起锄头来到旁边的空地上,开始了锄草,不一会儿已是满头大汗。\n  好不容易锄完了杂草,又听到农夫说道;“锄完草就开始松土,保持距离,注意深浅。”\n  于是李无涯又颠颠的开始松土,忙乎了半天,终于松完了这块地。\n  这时似乎农夫那边没有了动静,李无涯慢慢的走过去。\n  只见农夫蹲在田地里,口里念念有词,又似乎是对着地里的种子在说话;“快长大吧,快长大吧!”农夫竟然是在和刚播到地里的种子说话。\n  看那慈祥的面容,一脸憧憬和满含希望的表情。\n  “它们听得到吗?”李无涯不由出口问道。\n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农夫答道。\n  “不懂。”李无涯说道。\n  “民以食为天,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播下一颗种子,就是播下一份希望,终会迎来收获的时候。”\n  “恩,懂了一点。”李无涯回道。\n  “真是笨蛋,真不知道宇文神医看上了你哪点,竟然将她宝贵的“太元丹”给你喝了三碗之多。\n  一碗“太元丹”药水抵你数年功力,三碗可以增加你十年修行。\n  还有那钓鱼的老夫子也不知为了什么,轻易不用的柳门绝学“天机一线牵”都使了出来,一但使用,天地变色,日月无光。\n  我说刚才怎么好好的大太阳天突然天色变暗了一瞬,就是为了帮你造势,帮你钓出鲟鱼。你以为传说中的中华神鱼时那么容易被钓起来的,就你那破道行。\n  现在竟然连最基本的种田播种的道理都理解不了,是在是愚笨啊。”\n  农夫有点气愤又似乎替宇文神医和柳公抱不平的说道。\n  李无涯大骇,原来两位高人为了帮自己不遗余力,自己却还以为是自己的努力而行。\n  真是闭步自封,人外人有,天外有天,书院路人皆为大道啊。\n  想到这里,李无涯收起自己的急功之心,皆以平常心来对待。恭敬的请教道;“但请先生赐教。”\n  农夫见李无涯心性宽广,态度谦恭,不由自己也苦笑道;\n  “一念之间,一意而已。好吧,治大国若烹小鲜,至修行如行耕作。\n  三国年间,诸葛孔明著有天下闻名的《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n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n  耕作,播种,就是播下希望。\n  诸葛孔明一直坚守着这个希望,终于被刘备“三顾茅庐”的诚心所打动,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刘备兴复了汉室。\n  正是因为诸葛亮守住了心中的希望,才能名垂青史。”\n  农夫老者的一字一句似千钧之力,重重的敲打着李无涯的心房,苟活于乱世,躬耕于南阳!\n  再看老者对待耕作的一丝不苟,那一片片农田,如诗如画。对待田地的种子,那份呵护的专著和敬仰的\n  精神。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这何尝不是一种修行!\n  于是李无涯开始了农夫的过程。先学习耕作,锄草松土,压土,夯实,开边,下沟。\n  烈日长空,农田野草,李无涯看似瘦小的身形在旷野里显得那么孤独却又那么坚实。\n  整整一天过去了,李无涯就一直做着这简单枯燥的工作,汗流浃背,衣衫沁湿。\n  李无涯耕作,农夫老者播种,两人一直干到接近黄昏时,老者才说;“好了,今天就到这,明天继续。”说完背起锄头在斜阳下归去。\n  第二天李无涯一大早就来到农田,老者已在那忙乎。\n  见到李无涯,老者说;“

第11章 书院七老之农夫[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