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书院弟子肖白,种彦崇,张三等人皆向李无涯祝贺。\n 修行者最梦寐以求的就是突破自己的瓶颈,进入更高的境界。《论语》曰;而志于学,三十而立。易筋洗髓以后,若修行三十余年以上,基本可成大体。\n 但这也要看个人的天赋和机遇,河北名将韩世忠勇猛过人,行侠仗义,十八岁已至洗髓二重,二十五岁已达而立境界,这已经是被誉为天才了。\n 李无涯小小年纪就已经突破境界达到不惑的境界,是大宋数百年来修行者的一个奇迹。不惑境界是修行者的一个门槛。如果进入这个境界,就是进入真正的高手行列。\n 张三等人还向李无涯请教他新悟出的太极功夫。李无涯也毫不保留,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都告诉书院弟子众人,大家一起交流体会。\n 当圣佛达摩黠底来访时,书院弟子都在练习太极拳法。\n 达摩黠底一时兴起,也加入当中,与大家交流。不愧是一代高僧,修为道行都博广精深。众人互相研讨皆有收获。\n 此时张正道和林冲也将“南海一号”上带来的书院藏书交于达摩黠底。圣佛收下后表示感谢,并回赠大乘教经书。最后在和谐友好的气氛中离开。\n 第三日在三佛齐交换完货物并补充给养后,“南海一号”离开码头,继续远航。三佛齐国王及圣佛都在码头相送。大家挥手告别。\n “南海一号”张起巨大的船帆,庞大的船体缓缓前进。在岸上观者惊呼如潮的叫喊声中,离开了三佛齐。\n 巨轮朝东南方向航行。两天后,已至南海深处。但见宽阔的海面上,矗立着无数大大小小的礁石,和岛屿。有的礁石仅仅露出水面丈余,有的则是占据极大的地方,成为一个岛屿。\n 这里就是南海诸岛里分布最广,岛礁总数最多的石塘海域了。\n 这时远远有小海船驶了过来,旗杆之上斗大的一个“宋”字。\n 是大宋的船只,是我们宋朝的旗帜。“南海一号”上众人欢呼起来。这艘小海船慢慢的靠近过来,原来是大宋沿海雷州,琼州的渔民的渔船。\n 大宋沿海各地渔民都有人到石塘(南沙群岛)去捕鱼,其中以文昌、琼海两县最多,每年仅从此二地去的渔船就各有十几条到二十多条。\n 今天正好遇上一艘琼州文昌县的渔船。这艘渔船由于船只狭小,出航日久,船上淡水已是不足。见到悬挂龙旗的“南海一号”,犹如见到亲人一般,马上驶靠过来。\n 大船放下绳索,四,五名渔船上的渔民爬上“南海一号”,顿时被这艘宏伟巨大的海轮所惊叹。张正道林冲等人将渔民请进船舱。拿出瓜果和酒水招待自己的渔民,并询问渔民的行程。\n 渔民回答道;“他们是琼州文昌县的渔船。因为石塘这里水域宽广,鱼类资源极其丰富。\n 所以他们每年都会到此撒网捕鱼,一次出航收获极丰,基本可抵沿海半年的收获。今天再南海石塘,看到如此巨大的海船,看到有我们大宋的“南海一号”在此游弋,我们渔民都非常自豪,非常高兴。\n 希望以后多造这样的大船,多来南海巡航。这样我们渔民心里就更有底气了。”\n 张正道听后频频叫好。大声说道;“南海是你们,南海是我们的,南海是大宋的。千里长沙,万里石塘。是大宋的传统海域和固有领域,不容外人染指。”\n 言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林冲,宇文神医,柳老,书院李无涯,肖白,种彦崇,张三等人拍手称快,大声叫好。\n 随后林冲等人将淡水河一些果蔬送给几位渔民。渔民千恩万谢,将船上的海鲜和石贝要送给众人。众人坚辞不受,渔民们道;“我们渔船狭小,这次捕获的鱼类都已经装不下了,你们不收,我们只有扔了。”大家这才收下。\n 当日晚上,张正道,林冲,书院众人吃了一顿极其丰盛的海鲜大餐。\n 次日早上,昨晚吃撑了的众人还在熟睡之中。突然听到;“有情况!”的叫声。\n 大家匆忙来到甲板之上。只见视线远处,一艘船只的影子隐约出现在海岸线上。\n 大船前行,渐渐靠近。只见一艘海船在海面上漂泊。船上的桅杆显然是折断了,所以失去了风帆和动力,只能在海面上漂移。\n “南海一号”上的船员靠近海船后,扔过去缆绳,对手接住后拴好。这边船员用力拉拢,两船
第64章 大宋的南海之倭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