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儿林冲全身重甲而来。大内深宫之中,林冲如此重装披挂全服武装,赵构大为惊异,忙道;“爱卿为何披甲进殿啊?”
林冲眼色左右瞟过,赵构略一沉吟,挥退左右内侍。林冲随即将金国使团的事告之赵构,并着重强调金国使团里的三支虎狼之师可能对临安大内造成的威胁。
赵构听完后是又惊又怒,惊的是这次金国使团和谈的事属于及其机密的事情,整个南宋朝廷知晓此事的人不会超过5个人。这5人均属重臣要臣,这么机密隐秘的事情竟然被外人所知,并且被金国利用,显然朝中重臣中有人与之勾结,南宋朝廷高层有内奸。
怒的是现在临安行在看似波浪不惊实则波涛暗涌,内臣恃恩用事,朝臣与外部统兵禁军甚为不和,矛盾激化。此刻危急时刻身边无亲信之人可用,无亲近将领可使。赵构身为书院弟子大宋天子,虽然面临艰难的局面,却临危不惧,心里已经定下了清洗朝臣和收回军中大将统兵大权的想法。
现在只有林冲可用,赵构当即传密旨由林冲手下亲信分别送往刘光世、张俊、杨沂中,韩世忠等大将处,同时命令临安禁军统领官苗傅前来觐见,并命人加强大内防御,所有人等严加盘查,没有官家的手谕不得进出。
此刻内侍来报;“金国使团也抵达临安,暂时驻扎在城外竹车门处,枢密使王渊和内侍供奉官主管蓝?、康履等人皆去迎接。”
不一会内侍又报;“临安禁军统领官殿前都指挥使苗傅称病未来觐见,同时临安城内禁军多有调动,具体情况不详。”
赵构愤然道;“苗傅阳奉阴违,调动禁军竟然不予禀报,太可恶了。”
这时鸿胪寺少卿和入内内侍省侍奉官一起前来觐见,报称;金国使团已抵达临安城,并奉上金国使团递来的书信。
赵构大怒,怒斥道;“一国使团来我大宋天朝拜访,不交国书,不行礼仪,就递这么一封简简单单的信函?”
鸿胪寺少卿不敢反驳,支支吾吾的说道;“金国使节说,陛下看到这封信函时,就会知道原因了。”
赵构打开信函,里面有一只褪色的发簪,信上写道;“若想知韦氏的消息,请来城外樟亭驿一见。”落款;完颜宗强。
看见这支颜色灰白老旧的发簪,宋皇赵构顿时浑身颤抖,泪如雨下,这是生母韦氏的发簪。
赵构与生母韦氏的感情极深,自靖康之难被掳之金国后,赵构甚为挂念。
韦氏是开封人,小的时候家穷,就进了皇宫当宫女。韦氏与乔氏原是宋徽宗的皇后郑皇后宫中的普通侍女,结为姊妹,相约其中一人富贵时,不能忘记对方。后来乔氏得到宠幸,封为贵妃,向徽宗推荐韦氏,韦氏因而受到临幸。
从此,韦氏被封为平昌郡君、然后被擢升为才人、婕妤、修容。然而,韦贤妃却并不受宠。也因此,韦氏的儿子赵构也不受宋徽宗喜爱。当金人索取徽宗之子赴金为人质时,由于康王赵构自愿前往,徽宗遂封韦婉容为龙德宫贤妃。也就是说韦氏在宫中20多年,仅仅只是地位低下的
婉容,是因为儿子康王舍身自愿赴金营作人质才为此升为妃子。
父皇徽宗前前后后一共有31个儿子,赵构虽是徽宗的第九子,但皇位继承法则是“母以子贵,子以母贵”,生母韦氏出身卑微不受徽宗的宠爱,所以从出生开始,似乎赵构就注定与皇位无缘。但韦氏却从小对赵构严格管教,培养心智。故幼时的赵构十分勤奋,行书作画,骑马射箭,打造了良好的基石。后进大宋书院学习,更成就了一身本领和修为,最后登基做了皇帝。
所以赵构对生母韦氏极其牵挂和思念。曾经派亲信内臣给金国皇帝送信,表示;只要是金国送还韦太后,其他什么条件自己都答应。金国一听赵构可以做出如此大的让步,自然高兴,表示韦太后可以归还,但是条件还要再商量。
宋高宗曾经对金国的使者说:“朕天下,而养不及亲。徽宗无及矣!今立誓信,当明言归我太后,朕不耻和,不然,朕不惮用兵。”宋高宗希望不用动刀兵,金国就答应和谈,放还韦太后。可是金国就是不肯。
多次书信过后,金国君臣就是不答应,几次三番之后,赵构终于明白,要想迎回韦太后,要想稳住江南半壁江山,在战场上就必须取得大的胜利。宋金双方的大决战难以避免!
韦
第99章 带御器械(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