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集提要;韩常武力高绝,能挽三石强弓,其箭术在金人当中可列前十。这支追逐者之箭带着浓烈的杀气射向李无涯。一个箭术在金国名列前十,一个武学在天下名列前十,当然高下立判。
不容多想,追逐者之箭带着呼声扑面而来。李无涯侧身避让开,力贯长剑奋力掷出。长剑带着李无涯的浩然正气以气贯长虹之势飞向韩常。
韩常大惊,三十步开外就被凌厉的剑气震撼住。这等剑势,这股杀气,天下谁人可挡?
到底还是百战之将,惊悚当中回过神来。一把抓住右边身旁的亲兵朝前扔去,长剑贯穿透体而出,继续朝韩常击来。韩常再一把抓住左手身边的亲兵朝前扔去,长剑穿透亲兵身体,继续飞来。此时韩常身边的亲兵做出了令人惊异的举动。他们不是继续围护在韩常身边,而是挺身迎上,前仆后继的挡在韩常的身前。长剑贯穿七八名亲兵的身体后,终于势衰,停留在韩常身前三尺开外的亲兵身体里面。这名亲兵以身作盾,用生命来保护主将的安全,至死一句话都没有说。
韩常侥幸保留小命,不敢大意,身形一闪,躲到山崖之后。继续命令金军全力进攻。
李无涯看到此景后眉头皱的更深了。这群金兵的凶猛和战力已经超乎了他的想象,想不到亲兵也是如此忠诚,忠勇,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护主将的安全,这队金军绝对不是一般的金军,绝对是金军中的精锐。
虽然自古以来唐五代宋律令;大军弃主帅而逃者斩。主将死,亲卫无故而存者皆斩!
但大宋开国以来,重文轻武。整个军队早已没有了军令如山,令行禁止的风范。数次和北方民族作战,无视军令。不是主将逃跑,就是将士逃跑,活着和战败的将士回来,不问缘由,轻则降官降职,重则砍头杀人,所以军队几乎没有什么战斗力。
每一个战败或战胜后活着回去的将士,都是军队宝贵的财富。历练过阵仗的经验,比什么都重要,轻易战死的将军,只能说是匹夫之勇。重新收拾重头再来,才能历练成真正的百战之师。
这支金军战士勇往直上,亲兵舍身救主,不怕死,敢拼命,这样的军队才是真正的可怕。
如果李无涯是单枪匹马,他最喜欢这样的局面。越是凶残的金人,越是勇猛的金兵,李无涯杀的最起劲。以李无涯目前的实力,虽千军万马亦不惧,亦无惧,足可自保。
但现在情况不同。妙高台有夫人梁红玉擂鼓助阵,金人闻风丧胆,宋军闻声大振,成为敌我
双方对峙的焦点和风向标,对整个战场局势有着鼓舞性和标志性的存在,绝对不能有失。
此时不能硬拼,只有死守。毕竟妙高台处在山巅,不是陆地平原,还有地利可以利用。
李无涯马上退步回到金山妙高台平台之上,利用妙高台的狭小空间,和娘子军们紧缩布防,
死死守住进出豁口,和韩常的金军展开殊死拼杀。
一场惨烈的肉搏战在金山山巅进行着。娘子军们已经退无可退,惟有死战,金军也已几乎攻上山顶,离妙高台只有一步之遥,也是展开最后的冲击,双方短兵相接,杀成一团。
金人都打到跟前了,梁红玉无法安心擂鼓,心神不宁,不时朝战况最激烈的豁口处张望。这时张三说道;夫人,鼓声不能停,士气不能泄。金山是全军将士的希望,夫人只管擂鼓,这里有我们在,一定不让金兵再前进半步。”
说完一掌击在旁边的楼台之上,巨大的掌力将半边亭榭击垮,砖石碎块散落一地。张三举起一块大石朝金兵人群扔去。巨大的石块带着呼啸之声砸入人堆,顿时金兵一片狼藉。随后抄起一根碗口粗的横梁,朝金军冲去。巨大的横木带着凌厉的呼声横扫过去,金兵乱成一团,被扫飞扫倒。
一时阻挡住金人的进攻。站在后面不远处的韩常高声呵斥,命令金军全力进攻。他发现此刻双方搏杀到这种程度,妙高台山鼓声竟然还是没有停,继续奏出高亢激昂的战鼓之
第111章 大军弃主帅而逃者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