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4章 穷怕了[1/2页]

刺汗 大闲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大宋京西北路,汝州鲁山石碑沟村。这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距离县城有40多里,村里有三四十户约百十多人。小村庄在伏牛山下,地处深山老林山坳之间。由于没有农田耕地,村里人只有靠山吃山,以砍柴狩猎采集山货等零活来维持生活。
      小山村的人一般将砍来的木材,猎物,山货到县城里去换取粮食,稻米,及生活用品。石碑沟村地处偏远山区,到县城一去一回80多里路,其中一大半都是山路,相当不好走。
      所以如果要去趟县城必须一大清早就出发,路上要走十多个小时,赶到城里已是下午时分。再将货物卖出换回生活用品后,再回村基本没有时间了。因为夜晚走山路是极其危险的,所以只有在县里找个简单的客栈休息一晚,第二天再返回村庄。所以村里人进趟城也是不容易,来回要花两天的时间,村里人一般都是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进趟县城。
      大宋汝州也是个穷困的地方。崇宁年间汝州辖梁县、襄县、叶县、鲁山、宝丰5县。共有41587户、171495人。偌大的一个汝州五个县城的人口加起来竟然不到20万,可见人口凋零。
      由于汝州户口至少,田土多荒,所以粮食产量极低,都需要从江南等地调运,所以汝州当地的粮价也较高,老百姓的生活也更加艰苦。
      石碑沟村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当地粮食价格高昂,村里人辛辛苦苦的山货等物品换取的粮食及其不易,所以这个小山村的老百姓的生活更加艰辛。(举例为证。河南省鲁山县熊背乡被评定为十三个省定穷困乡之一,鲁山县熊背乡桃园沟村以前叫石碑沟村。宋朝至今,1000多年过去了,这个地方竟然还是穷困乡,可见当年生活在这个地方的老百姓生活是何等的艰难)
      伏牛山位于大宋京西北路西南部,东西绵延八百余里,山势异常高峻雄伟。长200余公里,宽约40~70公里,形如卧牛,故称伏牛山,它构成了黄河、淮河和长江三大水系的重要分水岭。
      整个群山之间植物丰富,动物众多,有大型猛兽出没,所以一般的猎人轻易不进深山之中,只到山脉的边缘打些小型的动物。此时在伏牛山的半山处,一个虎背熊腰满脸髯须的壮汉正在砍柴。
      和普通的砍柴人不同,他主要砍的是枯树,死树和杂木。因为父亲教导过,树木生长不易,所以他砍的这些枯树。将砍好的树枝树棍等用藤条捆好,背在背上,准备下山。整捆加起来有近百斤,但壮汉背起来丝毫不费劲,一路阔步前行,渐渐已至村口。
      快到村口时,只听到;“牛大哥,牛大哥,不好啦,你娘不见了。”
      原来是同村的柱子站在村口,看见壮汉来焦急的大喊道。
      这个壮汉叫牛皋,家里只有一个老娘,两人相依为命。
      牛皋一听将捆柴随手一扔,急忙朝家中跑去。牛皋的家只有一个茅草屋,虽然有个院子但是院子都是用木棍和树条围成的,可见家境的贫寒。
      此时隔壁的王大娘和村里几个大婶还有牛皋的小伙伴石头,二狗等人都在屋里焦急的等待。王大娘看见牛皋回来连忙说
      道;“小皋,你早上进山后,我下午来屋里串门,没见到你娘。你娘身体不好,肯定不会无故出门,我就去旁边几家问,都说没看见你娘。就差柱子到村口去找你报信,边叫邻居来帮忙。你娘怎么不见了啊?”
      牛皋一听心

第114章 穷怕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