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9章 ;圈套[2/2页]

刺汗 大闲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战马皆是凉州大马,高大威猛,足足高出大宋使团这边半个身高,气势不凡。
      天下强勇,百姓所畏者,有并、凉之人,及匈奴、屠各、湟中义从、西羌八种一一《后汉书·郑泰传》
      天下最强之勇士,皆来自此处。但是西凉铁骑除了靠人的勇力之外,好的战马也是重要的因素。
      凉州自古产好马,三国时期最著名的赤兔马即产自凉州,所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赤兔马最早为西凉刺史董卓的坐骑,后被董卓用来收买丁原的义子吕布;吕布死后,赤兔马被曹操赏赐关羽;关羽被杀后,赤兔马思念旧主,绝食而死。
      西夏有名闻天下的山丹马场,还有大马营草原。
      大马营草原是水草茂盛的天然草场,古老的游牧民族氐、羌、月氏、匈奴等曾先后在这里繁衍生息,也是古代游牧民族妇女搽抹胭脂原料红蓝花的重要产地。据传,那时匈奴诸藩王的妻妾多从这一带的美女中挑选,匈奴语称各藩王之妻叫“阏氏”,“焉支”或“胭脂”是其汉译的谐音,焉支山因此而得名。
      大汉年间,名将霍去病为骠骑将军,远征匈奴,过胭脂山千余里,全部占领河西走廊。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后汉武帝下昭在此设苑马寺,负责马政。后有班勇(班超之子)在此延续设立山丹马场。由于大马营草原繁育的大量的良驹宝马,为历代建立和打造一支精锐的铁骑奠定了坚实基础,造就了“天下无双的陇右骑兵”。
      这队西夏“铁鹞子”除了人高马大之外,身上的装备也是极其精良。西夏以武力建国,非常重视武器装备。西夏主力军队的将士,都装备铠甲。铠甲分为两类,一种是甲,一种是披,或称番甲、番披。披就是软甲,以毡、褐布、革、兽皮制成,比铁铜材质的金属铠甲轻软。
      西夏铠甲采用冷锻工艺,坚滑光洁,非劲弩不能射入。《天盛律令》其甲片组成有严格规定:
      “甲者,胸五,头宽八寸,长一尺四寸;
      背七,头宽一尺一寸半,长一尺九寸;
      尾三,长一尺,下宽一尺四寸,头宽一尺一寸;
      胁四,宽八寸;
      裾六,长一尺五寸,下宽二尺四寸半,头宽一尺七寸;
      臂十四,前手口宽八寸,头宽一尺二寸,长二尺四寸;
      腰带约长三尺七寸。”
      意思说胸部有甲片五枚,第一个甲片宽8寸,5枚甲片排列长度1尺4寸;背部有甲片7枚,臀部有甲片3枚,腰部甲片有4枚,裾部甲片6枚,手臂甲片1枚等。据说,西夏铠甲制作的质量仅次于宋代铠甲。
      更为奇特的是这队重甲骑兵里,还有一小队女子骑兵约十余人,身下坐骑皆是统一的黄色马匹。这十来匹黄色的马头之上赫然有白毛,形状圆如满月,而且在马的肚子和肋下有白点斑斑。体型极其健壮,马的肋条暴露在外,似乎可见看见骨头和内脏。
      “黄马带白点,形似透骨龙。我的天哪!”
      赵虎惊呼道。
      赵虎在军中日久,也是懂马之人。这群女兵所骑得竟然是传说中的黄骠马,别名“西凉玉顶干草黄”。黄骠马即使喂饱了草料,肋条也显露在外,所以另有别名“透骨龙”,是难得一遇的宝马良驹。唐初名将秦琼(秦叔宝)的坐骑即为黄骠马。
      而这队女兵所骑得战马都是黄骠马,西夏的宝马难道不要钱吗?
      这时这队女兵的队长前来行礼道;“西夏赏云烟,奉命率领亲兵来为公主守护。”
      原来是西夏的女子亲兵护卫。
      西夏果然民风彪悍,连女子也不列外。西夏的几位皇太后巾帼不让须眉,也冲杀在疆场上。西夏谚语中有云:“有志族女不厌羞,斗时独男不惜命”。确实,只有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惧死的民族,才有斗志,才能在逆境中浴火重生。一个民族不能少了血性,缺了骨气。
      李无涯从这队女兵身上,从夏天坚毅的神色之中,看到了这个国家的不怕牺牲,冲锋陷阵的精神。同时也对依依和亲到西夏心底里的担忧和担心减少了不少。

第129章 ;圈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