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个时辰之后,赵构才清醒了过来。只见龙床旁边,太医,内侍省都知,三班班直首领等人都跪倒在地上,一个个战战兢兢,诚惶诚恐。
太医看见赵构醒来,微微抬起头来,似乎有话要讲,但又犹犹豫豫,不敢出声。
赵构脸色冷峻的对太医言道;“有什么就说,朕马上有事要办。”
太医迟疑了片刻,才小心翼翼的轻声说道;“官家房事之时,受外部刺激造成了意外,险些造成”脱症”。幸亏官家曾在书院修行了“浩然正气”,才能保住龙体。但是气血受损,可能以后会,,,,,,“
“会什么?”赵构追问道。
“可能会不行。”太医只好说了出来。
“什么?“赵构一脚将太医踹倒大喝道;“滚,全都滚。”
当晚大内皇城全面戒严,内侍省值班的内侍,太监被杖杀了数十人。内侍省的主官和大内三班班直首领也全部换了人。并传李无涯和张三两人连夜入宫觐见。
此时的李无涯和张三两人正在临安清风画舫的吴怜儿处。他们两人怎么会在吴怜儿这里呢?
原来吴怜儿被选进宫中后,当晚只有波斯美女阿拉尔罕留下来在宫中侍寝,吴怜儿和李渺渺被送出了皇宫。
而李无涯在听见吴怜儿唱了那曲“杭曲小调”后,在小调中听出了些许李师师最擅长的是“小唱”中的影子。自从李师师失联后,李无涯找了无数次,他一直相信师师还活着,还在这个世间。所以从来也没有放弃寻找李师师的消息和踪迹。
故在吴怜儿这儿听到了些许线索,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和好友张三一起来到临安清风画舫吴怜儿这里打探消息。
外惠内秀的吴怜儿见李无涯和张三两人来访,在两人报出身份后,终于知道原来李师师和李无涯之间还有这么一段故事。
吴怜儿起身到内屋,不一会儿拿出一把外观精美的宝剑。李无涯一见这把宝剑,顿时长身而起。颤抖的说道;“这是师师的佩剑!师师人现在在哪里?”
吴怜儿慢慢的道来。三月前京城要举办“花魁”选举,身为临安歌妓里面的魁首之一,吴怜儿自然要去参加。而且要夺得好名次。为此每天勤学苦练,将临安的民谣编曲编词,准备到时候比赛时表演。
有了词曲,当然还有好的服饰。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虽然吴怜儿天生丽质,但是这次“花魁”选举不一般,听说还有外地的美女甚至西域等国的歌妓来参加,所以吴怜儿也准备做一件好的衣裳来参赛。
谁知衣服刚刚做好,试穿后吴怜儿也极为满意。侍女一不小心,新作的衣裳被划破了一道小口子。这件衣裳是大师精心制作的,而大师不巧去了外地,这件衣裳一般人无法修复。
这时一个侍女来告之;临安城外的一处民居有一个织女女红手艺极佳,很多大户人家都在她哪儿制作缝补衣服。于是在侍女的带领下,吴怜儿带着衣裳去了临安城外的民居,见到了这位女红极佳的织女。
这名织女就是李师师,为了不必要的麻烦,此时改名叫“惜若”。惜若一身民女打扮,头上罩住面纱,遮住了她那绝世的容颜。李师师天资聪慧,自幼学习了琴棋书画,而且女红也是极好。
当年为了救李无涯,倾身相助,一夜无眠。最后淡然离去,从此流落民间。不久发现有了身孕,李师师身上没有多少盘缠,为了生活和腹中的小生命,师师放下身段,给人缝补衣裳和做洗衣服为生。
由于李师师心灵手巧,手艺极佳,价钱公道。做出的衣裳和缝补的衣服几乎和原来一样,深受女眷们的欢迎。李师师就在临安城外的一处民居租了房屋,靠着自己的手艺维持着清贫的生活。后来生下了一男一女两个龙凤胎的子女,如今两个子女已经三岁了,都可以丫丫学步在小院里两个小家伙自己玩耍了。
李师师每天就在小院里,缝补着衣衫,看着两个聪明可爱的小宝贝在院中晒着太阳,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心里就暖暖的,什么委屈,什么艰苦都不觉得有多难了。
这天吴怜儿来到这里要李师师帮忙缝补一件华美的舞衫,李师师接下了这件活。在缝补衣裳的时候,李师师教着小宝贝说话唱歌,李师师的“小唱”是天下一绝。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磨难,李师师的“小唱”早没有了以前的大气和高贵,但是平淡的生活反而使现在的李师师的“小唱”更加有民风和自然的淡定,别有一番味道。
吴怜儿听到后眼睛一亮,这不就是自己想要的民谣风格吗?自己刚刚创作的“杭曲民谣小调”自己练习了好久,却怎么也唱不出其中的味道。
而现在这个普通的织女随口的吟唱竟然如此的动听和动人,好似天籁之音。
吴怜儿于是请求惜若教她,并许之可以加工钱,这个叫惜若的织女不为所动。最后吴怜儿苦苦请求,并许诺可以答应织女的任何条件和要求。
无奈之下,织女只好传教了吴怜儿“小唱”的唱法和技巧。于是就有了在“花魁”选举上吴怜儿的那首杭曲小调,小调民谣里有了“小唱”的一些技巧,所以才让李无涯等人找到了线索。
李无涯听到这里心头激动万分,赶紧追问道;“那现在那个叫惜若的织女还在民居吗?你帮我们带路,我们现在就去那里。”
吴怜儿叹息的摇摇头说道;“现在她们已经不在民居了。七天前,惜若托人带话,说有事要我去一趟。”
&n
第152章 ;辞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