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宗族和村庄,其中以徐、陆、沈、蔡、蒋、马、屠、劳为南渡八大宗族。
虽然号称八大宗族,但是这些大家族其实真正来岛上居住的并没有多少,故西山现在居住的人并不多,倒是个隐居休闲的好住处。西山四面环湖,岛上林木茂盛,花果众多,盛产的碧螺春为天下茗茶,如果李师师大家来此隐居一定不会有错。”
“嗯,我们就去洞庭西山。”李无涯早已等不急了,一颗心早已飞到心爱的人的那里。说完扬鞭策马,快速朝着洞庭湖西山方向驶去。
诸位看到这里可能会问;宋朝难道没有户籍管理制度吗?李师师可以到处迁徙,宋朝的地方管理这么松懈吗?
先来说身份证明。一直以为古代不要什么身份证。。。。原来人家要的的路引。。。
还在为天天飞来飞去。。而羡慕不已吗。。。不是每个大侠都可以。。用轻功飞来飞去的。。
要有路引才可以飞。。。。
古代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所以普通人不能离开自己的家乡所在地,违反就要抓起来坐牢。
但是,有些学子要考科举,有的人会有急事,所以就设置了“路引”这种关卡通行证,
只要到关卡出示,就可以到你想要的地方了,但是是有时间限制的。
不象身份证可以长期的。路引如果掉了。。。。古代交通不发达,。。效率是慢的可怜
汉唐时,人民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先向官方申请通行证,叫做“过所”。宋人则拥有迁徙之自由,不再需要什么“过所”。
这里再谈到我国的户籍制度。户籍制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被国人发明出来了,而西方国家最早也是在18世纪的瑞士才兴起了全国范围内的户籍制度。
帝王统治阶级需要森严的户籍管理制度去维系他们的政权、有效的征收税收、分配土地。然而有利有弊,虽然森严的户籍方便了统治者的管理,但是禁锢了百姓的脚步,减少了人员流动就减少了思想上的碰撞,这也许也是帝王统治阶级希望看到的。正因为户籍制度的重要性,历朝历代都制定了严苛的户籍制度,但是为什么宋朝的户籍制度就宽松了呢?那宋朝的户籍制度是啥样的呢?
宋朝是个极其开放的国家。首先宋朝没有延续唐朝的户籍上的一些旧制。在唐朝户籍分为“编户”与“非编户”,前者为良民,后者是贱民,贱民是不能单独落户的,是主人的私有财产,需要和主人落一个户口。
到了宋朝户籍制度改变了,不再将民众分为“良民”与“贱民”,而是分“坊郭户”与“乡村户”,前者相当于现在的“城市户口”,后者是“农村户口”;同时根据不动产的多少,划分“主户”与“客户,不平等的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其次由于宋朝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打破了之前的农桑社会秩序,造就了大量的流动人口,大量的商人、农民等纷纷涌入城市,和现代有点类似。那时候的流动人口可不叫“农民工”,而是叫“浮客”,即浮动的客人。当时的首都汴梁(今开封)的常驻人口已达150万之多,比现在当然算不了什么大城市,但是在那个年代,汴梁却是名副其实的国际打都市了,其中的“浮客”人数竟远超“土著”。这些浮客在汴梁经营生活,可不用像现在需要办理“暂住证”哦。
再次即使你是一个外来户,在汴梁生活满一年就可以办理汴梁户口了,彻底告别“浮客”一族,是不是感觉很美好。流动人口多了以后自然会有一些三无的流民,宋朝政府采取规劝返回原籍的政策,并提供路费和提供生产物资,并且这个政策并不是强制执行。这些流民还可以选择就地安置,由政府组织就地开荒或者参与其他谋生活动。可以说宋朝这个政策相当的人性化了,是不是很羡慕。
由于这么宽松的户籍管理制度,宋朝时候也有很多的求学的异地学子涌入汴梁这个大都市,毕竟还是大城市机会多,和现代也差不多。但是另有一些史书记载,正是由于汴梁机会更多越来越多的学子来到汴梁,因此在汴梁科考的门槛也变得高起来。不仅需要汴梁本地户口,还要在汴梁居住满七年以上,或者在汴梁有一定的地产才行。是不是和现代的某些城市的落户制度有些类似?
应试没有资格怎么办?弄虚作假呗,宋朝对这种行为称作“冒贯”。当时对冒贯者的处罚可是很严重的,株连范围也广。打算钻营之前先要想想自己的屁股能不能扛得住。比如天佑七年规定其中之一条,凡冒贯者,处以杖刑一百。
正是由于宽松的户籍政策解放了劳动力,释放了人民的思想,使得宋朝私营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让宋朝成为了封建社会最为开放的时代。
如果有时光机器你愿不愿意穿梭过去?
第154章 ;一路南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