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61章 ;这是一座伟大的城[1/2页]

刺汗 大闲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钓鱼城其实是一个向大江延伸出去的半岛,嘉陵江、渠江、涪江在山下交汇,从西、北、南将古城包围,东侧是崇山峻岭,难以通行。钓鱼城自古即为“巴蜀要津”,为守卫重庆的天然屏障。
      当蒙古军队来袭,有谋士冉氏兄弟向当时四川统帅余?提出建议,“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钓鱼山扼嘉陵江、渠江、涪江之口,三面临江,岩岸陡峭,绝壁千仞,易守难攻,若徙合州城于钓鱼山,积蓄粮草以守,远胜十万大军矣。”余?接受建议,即令冉氏兄弟开始大规模修筑钓鱼城,同时,“以山为堡、棋布星分、相形度势”地修筑了青居、大获、云顶、天生等11座卫星城池,这些卫星城池均有暗道和栈道与钓鱼城相通,使之与钓鱼城遥相呼应,互相拱卫,形成一个壁垒森严的钓鱼城军事防御体系。
      驻守钓鱼城的守将主要有两个人,一个是王坚,一个是张珏。
      张珏,字君玉,被称为“四川枭将”。此人武艺高强,有万夫不当之勇。金庸笔下的“神雕大侠”杨过,其实就有此人的身影。
      守将王坚,河南南阳人,早年加入忠顺军。公元1219年,为了抵御金军,当时担任权枣阳军节度使的孟宗政招募唐、邓、蔡三州壮士两万余人编练成军,是为忠顺军。
      加入忠顺军的王坚以勇猛而又富有计谋著称,屡立战功,后来逐渐成为方面军统帅孟珙麾下的得力干将。公元1234年,金国被蒙古和南宋联军灭亡后,蒙古和南宋之间的对决成为此后半个世纪的主旋律。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公元1240年,王坚跟随自己的上级孟珙率军入川抵御蒙古人的侵略。孟珙去世后,他又协助另一位抗蒙名将余?多次击退蒙古人的入侵,因战功升迁为兴元府都统兼知合州一职,主持钓鱼城的防务。
      为了加固钓鱼城池。他调集所辖五县军民数万,在钓鱼城上开掘大小“天池”蓄水养鱼,城内有大小池塘十三处,控井92眼,其中最大的一个天池,方圆100余步,泉水汪洋,旱亦不涸,池中鱼鳖可棹舟举网。
      可谓兵精粮足,水源充足。江边筑水师码头,布有战船,上可控三江,下可达重庆。城周十二三里,均建筑高达数丈的城墙,加筑从城上至南北江边码头的一字城墙,阻截敌军于城墙与江流之外。山上有耕地2000余亩,屯田练兵,“秦蜀之人,望风响应”。钓鱼城成为川、陕、甘民众聚集的军事重镇。
      南宋在长期抵御金朝、蒙古的战争中,逐步形成了固守长江上游的方略。随着蒙古军队的层层推进,虽然南宋军队多次打退了蒙古人的入侵,但是还是丢失了蜀地的许多地盘。
      因此失去了蜀地天险的屏障之后,历任驻守蜀地的将帅因地制宜,他们依托蜀地多山川的地理条件,选择险地要隘,构建防御工事,逐渐形成了以重庆为中心、依托重要军事要塞阻止蒙古军东下的防御体系。
      蒙古铁骑能够纵横欧亚大陆,灭国无数,自然有其过人之处,此次南侵,大汗蒙哥总结以往征宋战役失败的原因和己方水军不足的弱点,采取了迂回包抄的战略,命大将兀良合台率军攻打云南,正是想希望借由云南之地北上攻打南宋。
      蒙哥自己所率的四万军队的目的主要是占领重庆,东出夔门(又名瞿塘峡,是川东门户,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与忽必烈军会师荆湖,直取南宋行在临安。而钓鱼城三面环江,宋军在此筑城依险设防,上可控制三江(嘉陵江、渠江、涪江),下可屏障防御核心重庆,因此大汗蒙哥为了达到自己的战略意图,钓鱼城是非攻不可。
      蒙哥率军入蜀以来,所经沿途各山城寨堡,多因南宋守将投降而轻易得手,尚未碰上一场真正的硬仗。因此,自信满满又性格坚韧的他不愿轻易放弃。思虑再三后,蒙哥决定换个套路,他派汉人降将晋国宝进城劝降,并且许诺只要王坚投降,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不在话下。
      他相信王坚只要识时务的话,一定不会拒绝这个难得的机会,因为一路下来,他见了太多的降将。很多汉人将领虽然能够暂时抵御住蒙古大军的攻势,但是耐不住蒙古人的糖衣炮弹。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蒙古军队的强大和不可战胜,西夏、金朝等与宋朝并立于世的强国都在蒙古军队的打击下灰飞烟灭了,南宋的灭亡,在这些降将看来,不过也是时间问题。
      可惜王坚让蒙哥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他将晋国宝痛骂了一顿,并且命人将其扣押,劝降不成的晋国宝保命心切,连夜出城逃跑,不过为王坚派人所擒。
      第二天,钓鱼城内的校场上,伴随着晋国宝的哀求声,只见刀光一闪,他的人头已经落地。王坚乘势发表动情演说,誓与此城共存亡,与蒙古人血战到底。主将守城之心如此坚定,三军将士大受振奋。
      蒙哥汗在得知晋国宝被王坚处斩的消息之后,十分震怒,

第161章 ;这是一座伟大的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