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出路,有些索性挂冠而去,归隐山林。只有少数立身持正的人,虽然在郡县做小吏或是在清水衙门里做些闲差,但依然兢兢业业地做好了本分的工作。
其实殷昊一直都在默默地关注着他们。这些青年官员中,其实很多还是都非常有才华的。殷永也是个非常注意挖掘和重用青年人的主子,他当太子的时候,这些官员都是他为了今后掌控朝政而培养的。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追名逐利之徒。所以殷昊任监国的时候,可以不理会他们。就把这些春坊旧吏晾着,看他们各自的表现。
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逆境是最能考验人的。殷昊在这个时期,通过冷眼旁观倒真是让他看中了几个人。
原詹士府右春坊谈琛,武安郡人。自幼父亡,其寡母含辛茹苦将他培养成人。在徐文建办的玉林书院读书时遇到了前太子殷永。受到当时还只是国公世子的殷永的赏识,出任参军录事。后来殷永被封为储君之后,谈琛被任命为右春坊,地位仅次于詹士侍读左春坊江晗。
谈琛也是殷永铁杆的支持者。当初很多针对殷昊旧部各近卫军团的拆分方案就是他弄出来的。殷昊布衣辞宫事件之后,殷震弘将原詹士府的这些春坊旧吏全部调职。谈琛被贬斥到了兴城郡辖下的湖泽县任县丞。谈琛是个非常有才干的青年官员,出于政争的需要他虽然在打击殷昊嫡系的事情上竭尽所能。但他所用的那些手段却并无丝毫见不得人的,都是阳谋而非诡道。
到任湖泽县之后,他也能配合县令做好其本分职责。而且还为新政推行任劳任怨地做事。以前的那些旧同僚也曾劝他早寻出路。谈琛的回复只有八个字“为国为民,问心无愧。”
谈琛在湖泽县任县丞数年,官声很不错。老县令升任郡城令尹之后,举荐他继任县令。但是这么一个完全可以由郡使做决定的人事任命,却一直报到了吏部。吏部也不敢做主,径直将这一人事任免提交殷昊裁断。殷昊见到这任免提案之后,大笔一挥给驳回了。
从那以后所有原太子詹士府的春坊旧吏的升迁调动下面都是按此办理,全部驳回。殷昊的态度似乎非常明朗了。下面的官员也都认为殷昊这是故意在打压和压制这些殷永的旧人。
另外还有一个是原东宫御马监统领邱弘。此人是原州都护府护军出身,从军后一直追随在殷永身边。积功从一个小卒升任为将军级别只用了十年时间。历经数次大战,战功卓著。他是殷永身边的一员大将。当初殷永整顿军备,就将他外放到江南任职。两次伐洛之战,虽然战败,但他还是凭着自己的指挥保全了部队。
可是后来在检讨战败责任的时候,虽然殷永保了他,调任北海大营之后,降职为参领。后来徐文业率军进入原都,他也参与了。事后虽然得到了赦免,但却再次被降职担任后勤司粮。
殷昊登基之后,这些出身原东宫一系的官员将领都明显感觉到了周围同僚的疏离。他们都是被打入另册的人了。谁都怕沾上了,免得以后殷昊和他们秋后算账的时候被牵累。
谈琛这些日子也有些烦心事。湖泽县今年大旱,他主张向上报灾实话实说,请求朝廷救济。但他只是县丞,新任的张县令知道他是前太子的人。平日里事事都和他对着来,这次上报灾荒的事情也是一样。张县令认为新皇登基,上报大旱。这不是给皇上添堵吗?可偏偏谈琛就是不肯让步,还数次去郡城向郡使陈情。
这天张县令得到了郡使的私信。信中将谈琛陈情之事说了,让他将县里的事情处置稳妥,不要贻人口实。郡使是张县令的老师,私底下有些回护也是常情。其实郡使的意思是让张县令和谈琛搞好关系,不要将一点小事闹大。可张县令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这是老师再暗示他要坐稳位子,就要想办法将谈琛给解决了。
张县令把身边的几个心腹主簿叫到后衙。他们几个这么一商量,就决定将县里一大户家抢粮的案子栽赃在谈琛身上。
这家大户灾年逼租,激怒了佃户。佃户们自发聚集起来到大户家抢粮。当时是谈琛带着县里的衙役下乡弹压的。不过谈琛当时出于同情佃户的立场,并没有收监一人。而是对佃户和大户进行了一番调解。事情已经平息了好几天了。按说也应该没事了。可现在张县令派了一个和该大户相熟的主簿前去挑唆,让大户写了份状子。
张县令拿到状子之后就立刻下令名谈琛停职待参。随后就将参劾谈琛的上书发往郡使处。
这一日,张县令接到郡里公文,郡使大人三日后将亲临湖泽县。心中暗喜地张县令,随即命人准备迎接。而与此同时县里都传遍了,谈县丞被县令参劾,三日后郡使大人将亲临处置。
谈琛被停职之后,也在等待着对他的最终处置。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第三百一十五章 春坊旧吏[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