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50章新的计划(三)[2/2页]

重生之军工霸主 芊之羽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出了整整6种,可能挂载的武器系统也更加复杂多样,这些都需要飞行员用更多的精力来应付,改成单座版本后,相当于一个人要干原先两个人的活,不提高设备的自动化水平,那将来恐怕就没几个人能飞这型战机了。
      由于减少了一名乘员,飞机的长度有所缩短,从原先的20米缩短到了现在的19.5米,再加上省掉了一套人机系统和仪表、很多机载电子设备又因为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而大大减重,相比前代更多采用了复合材料的原因,单座版的“jh7b”相比前代减重超过800公斤,整机空重降低到了14吨以内,而脱胎于tf41的“秦岭”发动机单台推力比之原先“jh7”上标配的“斯贝mk202”多了整整1.2吨,两台发动机就多出了2.4吨,这就使得“jh7b”的动力更加充沛,也让这型战机可以负担更大的外部挂载——这么好的条件当然不能浪费,因此,“jh7b”的外挂点从7个升级到了11个,其中挂载能力超过1吨的重载挂架就有5个,整机的外挂能力达到了9吨!
      好吧这数据其实让西飞厂蛮尴尬的,因为此时西飞厂生产的号称“战略轰炸机”的“轰6”的最新改型“h6f”,它的最大载弹量也就是9吨,可那是一架体长超过34米、翼展超过32米的大家伙啊……
      由于“jh7b”相较“jh7bs”的改动更大、采用的新技术也更多,因此,该型战机的研制进度比“jh7bs”要落后不少,按照陈义坚的估计,至少也要等到1993年才有可能实现首飞,而另一个型号的改型,则必然更晚。
      这“一机三型”的最后一个型号被命名为“jh7bh”,也就是基于“飞豹”发展的舰载机型号。
      只不过,这型战机刚开始做预研课题的时候,还是基于老“飞豹”的双座原型机,而现在则已经明确了要“双型共进”,单\/双座款同时推进,并且主力将放在单座型号上。
      将一款陆上用战机改为舰载,那可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航空母舰上甲板就那么点大,起飞降落的跑道条件较陆上差了太多,所以要么用倾角滑跃的方式,要么用弹射的方式,总之需要加上一点助力才行;至于降落那就更是困难,在航母上降落,有句玩笑式地形容叫做“可控坠落”,战机都是重重地“砸”在甲板上的,而为了拖住几十吨的战机让它停下来,航母的甲板上还需要布设多道阻拦索,那是硬生生给拽停的。
      这战机受到的冲击力可想而知。
      所以舰载机需要比陆基战机强得多得多的结构
      而且还有一样,由于航母甲板长度的限制,战机需要在极短的距离上起降,就需要比陆基战机更好的起降性能和低空低速飞行能力,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大大增加战机的升力,通常来说,也就是要增加机翼面积。
      结构要加强、机翼面积要增加还要为了上舰而搞成可折叠的,整架战机包括发动机都需要做耐盐雾腐蚀的处理,这几乎就是要搞一架新飞机了。
      对华夏来说,在没有任何经验积累的情况下,要独立搞定这些课题实在太难了,不过好在,阎良试飞基地里停着一架正版的米帝舰载机f14“熊猫”,所里也有一个资深舰载机总设计师卢赫生担任总顾问。

第1450章新的计划(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