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什么是王朝周期律?”面对马周提出的问题,李承道神秘地笑了笑。
      “其实很简单,我们就拿大唐的均田制度来说吧!”
      “普通男丁得田八十亩,其中的二十亩永业田是可以买卖的!当然这是理想情况,在关中地区人口稠密,往往没那么多田可授!”
      李承道讲到这里,马周立刻举手发言道:“老师,永业田的买卖是有限制的,必须百姓迁移或者无力承担丧葬才允许买卖!”
      李承道笑了笑:“你啊!太天真了,不知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吗?真想买卖借口还不好找吗?”
      马周想了想也是,真要买卖自己的田地说明百姓应该是快要活不下去了,届时没有条件也能创造出条件。
      “这王朝周期律就出在这土地可买卖上面!”
      马周一脸问号,不知道允许土地买卖和王朝寿命有什么关系。
      于是李承道便接着问道:“你自己种过地没有?”
      马周摇了摇头,他是出身寒门,但寒门也是门,可不是普通百姓,他家里虽也有田产,但他自己是不劳作的。
      不过马周又随即补充道:“不过我见过许多种地的人!”
      李承道点了点头,“那你能听懂多少,就看你自己悟性了!”
      “你知道一个五口之家一年耕种之后有多少结余吗?”
      马周一脸茫然地摇了摇头。
      李世民在门外看了一眼长孙无忌,后者也随即摇了摇头。
      李承道没有评价什么,在古代价值观的影响下,能主动关心百姓具体生活状况的官员只有极少数做实务的。
      而且就算是这些关心百姓的官员往往也不会注意除了赋税之外的具体数字。
      “那我告诉你吧,这个结余差不多只有五分之一,如果以四十亩土地为例,最后差不多每人能剩下两百斤左右的粮食,也就是大约三四个月的口粮!”
      听到这里马周更疑惑了,“那老师这有什么问题吗?年年都有结余不是挺好吗?”
      李承道笑道:“我没有说结余不好,只是这个结余太少了!”
      马周有些搞不懂了,为什么每年有两百斤粮食的结余还少?
      李世民也在门外问道:“辅机,这个数字少吗?”
      长孙无忌立刻恭敬地回道:“陛下,勿要听李承道危言耸听,这个数字相比于历代前朝已经多多了!”
      听到长孙无忌这么说,李世民才有放下心来,想继续听李承道怎么说。
      “你看你,又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了吧?我不是讲过吗?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是运动和变化!”
      “我说的结余两百斤是理想状态下的,就是刨除了一切外因!”
      “但世界可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是流动的整体!”
      “对于真正的百姓来说,风调雨顺这种理想状态,只是祈福时说的一句话而已!”
      “真正的现实是,三年一小灾,五年一大灾!这只是天灾,还有人祸没算进去呢!”
      “想隋炀大征高句丽,征发的那数百万民夫

第40章 王朝周期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