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五十章 三区[2/2页]

芳菲剪切 岸易通易岸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三嘎子给这一地域暂时定名为西区。
      北边的地块,向来容易丢失庄稼。
      这里和北邻接壤,而北邻这个村里,因为百姓生活更苦,民风民俗不好,这就养成了偷盗庄稼的恶习。
      所以,这里的地块尽管要比南区和西区的地块更好,北边有土地的农户,还是希望能够早一天承包出去。
      他们当中差不多都有庄稼成熟后,一夜之间被盗干净的经历,其中不乏哭爹叫娘的人。
      他合计着,这里一共有八户,二十三亩土地。
      三嘎子给这一地域暂时定名为北区。
      他把南区、西区和北区的农户加起来一算,总共二十一户。
      而郎家川村只有五十来户,愿意承包给他的农户,几乎占到了整个村庄的一半。
      他的承包土地工作,很快出色地完成了。
      他又把这二十一户人家的地块加在一起,总计有六十一亩土地。
      到现在为止,差不多已经初步搞定了承包任务。
      下一步的主要任务,就是招兵买马,大干一场。
      这么多地块,又那么分散,又该怎么管理呢?
      三嘎子忙完承包任务之后,晚上躺在床上,开始了深思。
      六十多亩地,毕竟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还顶着巨大的承包费等各种费用的压力。
      这六十一亩地块,每亩地三百八十块钱,每年光土地承包费,就要花去两万三千多块钱。
      三嘎子初步核算了一下工费,每亩地按照三百五十块钱左右计算,人工费用又要花去两万一千多块钱。
      仅这两项开支就接近五万块钱,这还不包括购置种子、种苗、肥料、技术、培训和包装、运输等费用。
      以上费用,还抛开了自然灾害的影响,如果再遭遇自然灾害,那可更无法预知了。
      每干一项事业,每做一件事,哪里都是心血,哪里都是汗水,哪里都是智慧,哪里都是风险,哪里都是收益。
      当然,像郎家川村这种“望天收”的山岗薄地,还要靠运气挣钱。
      老天不作美,你个人硬撑着,那就只有倒霉的份。
      如何才能避让老天的惩罚呢?三嘎子也在做着一步步的设计。
      他要确保自己承包的所有地块,都能够成为旱涝保丰收“人定胜天”的“聚宝盆”。
      他一个整夜都难以入睡。
      当天要快亮的时候,他又想起了自己找水利局专家,在西区勘察深井的事,他就顺着自己勘察深井的思路,继续向好的方向思考。
      他忽然发现,自己当初之所以选择在西区做深井,主要是考虑这里的地块土质太差,要改善这里的土壤,而没有想到这里地势高的其它优势。
      他顺着地势高的优势,继续向下思考,他发现自己的设计太到位了。
      由于西区地势高,他照样可以把水引到南区和北区的几十亩承包地,把那里的几十亩土地,都变成旱涝保丰收的水浇地。
      这样以来,土地增值的空间就会更大,收益就会更稳更高。
      另外,他沿着深井可以浇灌的有利条件,还可以在每个地块,搞一些适当的间作。
      他从媒体上看到了河北省太行山区,新愚公治理荒山的先进事迹后,感触非常多,他决定去那里认真考察一趟,学习一下新愚公的治山经验。
      他这样想着想着就睡着了。

第二百五十章 三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