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六十八章 压马路[1/2页]

国潮1980 镶黄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1981年的7月,来自海峡对面的校园歌曲《橄榄树》“流浪”到了京城。
      歌曲里的流浪情怀和伤感的乡愁,都是京城的年轻人从来没有接触过的。
      而伴随着这首校园歌曲风靡一时,琼瑶的言情小说也在内地卷起了一阵风潮。
      在琼瑶的故事模式中,有一套几乎永远不变的定式。
      像女的往往温柔漂亮,男的英俊潇洒。
      他们除了哭哭啼啼的谈恋爱什么都不干。
      女孩子通常出口成章,男孩子总有一个富商爸爸。
      双方会因为贫富悬殊本能的相互敌视,进而在情感上相互折磨。
      但女孩子人穷志不短,男孩子也甘愿为了恋人抛弃万贯家业。
      最终,富商老爸会被他们纯真的爱情打动。
      灰姑娘终于修成正果,得以嫁入豪门。
      由于内地的少男少女们,还从没见过把这种灰姑娘式的童话运用在爱情故事里的套路。
      那么对他们来说,第一次看到琼瑶的作品的体验,无异于发现了一个由浪漫、缠绵、相思和哀愁所构成的神秘花园。
      他们惊讶的发现,爱情原来还可以用这样浪漫的方式来表达。
      于是无不被那百转千回的的情节曲折,三角、四角、甚至五角的爱情关系所吸引,深深的沉迷于其中。
      以致于许多上学的初中、高中学生,为了省下钱来买琼瑶的书。
      不惜空腹上学,或是谎报教材费、文具费的。
      是即伤身体,又影响学业。
      另外,早恋的现象也因此有了苗头。
      所以,既有人说琼瑶的书是毒害青少年的精神鸦片,也有人说她为内地的少女们点燃了灰姑娘的梦想。
      或许,这世上的大多数的东西,永远都是这样吧。
      在不同人的眼里,就会得到完全截然相反的评价。
      和琼瑶的小说所造成的效果相似,在当前社会环境普遍不理解的压力和阻力下。
      宁卫民一样成功地把曲笑和石凯丽引上了超模之路。
      让她们越来越清晰的看到了完全不同于普通人的,光鲜亮丽的人生。
      当然,仅仅靠那一次谈话的触动,一个口红的小小引诱,肯定不行。
      那只是一个还算不错的开头而已。
      实际上,宁卫民后续为两个姑娘所做的,还远不止这些。
      除了随时随地的鼓励和心理抚慰,宁卫民还专门为两个姑娘找到了《罗马假日》和《魂断蓝桥》的票子。
      通过带她们去看内部电影,让她们直观的领略到了,像她们这样高挑身材的姑娘,可以呈现出什么样子的优雅和美丽。
      宁卫民还为了响应教练希望两个姑娘私下里多练习台步的要求,专门找教练串了音乐磁带。然后又把自己和张士慧用来学英语的小录音机和耳机,拿来给两个姑娘用,让她们回家去找感觉,多练习。
      就这样,曲笑和石凯丽都被宁卫民用诚意给深深的鞭策了。
      从宁卫民付出的这些心思上,她们就能感受到他的尊重。
      于是两个姑娘的心思安定了,练习就变得认真了,训练也开始步入正轨。
      她们甚至出乎意料的努力。
      为了多增加一些练习时间,她们商量好了一个主意。
      就是每天晚上结束训练后,俩人都要结伴从鼓楼走到长安街,再分头坐大1路和8路公共汽车回家。
      说起来,这段路程可绝对不近呢,差不多得有九里路。
      而且这个时候的京城,晚上九十点钟,街上是很黑的。
      街灯不但稀少,光亮也不够。
      哪怕是长安街上,除了偶尔经过的洒水车,也已经没有什么人影了。
      但曲笑和石凯丽每天都愿意像这样走回去。
      她们戴上耳机,听着音乐,边走边体会教练传授的技术要领和音乐的节奏。
      那不用说,宁卫民和张士慧知道了,自然是有义务充当保镖的。
      每天怎么也得陪着两个奋发努力的姑娘一直走到长安街才行。
      于是京城的长安

第一百六十八章 压马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