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百五十章 聚宝盆[1/2页]

国潮1980 镶黄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其实以当时的眼光来看,改革开放之后,在民间缓慢恢复起来的古玩交易。
      不冠以“古玩”的名义,而只称其为“旧货”,是极有道理的一件事。
      这不光是因为当时国家的法律法规严禁这种民间文物交易,需要借“旧货”避讳,给这种有点见不得光的行为打个掩护。
      也是因为经历过“运动”浩劫之后,幸存的好东西实在寥寥,真正能够得上古玩标准的东西已经不多了。
      过去古玩定义是什么啊?
      这点,康术德曾经告诉过宁卫民。
      老爷子说只限于半坡彩陶、红山古玉、商周鼎彝、秦砖汉瓦、北魏造像、唐三彩、宋官窑、明代宣德炉、还有名人字画、明清瓷器、田黄鸡血、老墨古砚、珐琅雕漆、玛瑙翡翠、犀角牙雕、铜镜古币、内画烟壶、香囊扇坠、缂丝刺绣之类。
      总之,过去说的“古玩”,无不是高端的文雅之物。
      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可见阅读能让人有所收获,能带来价值。
      宁卫民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再次确认了这一点。
      还别看这份报纸仅仅提供给了他一个挣钱思路,但价值却不可限量。
      要知道,头一阵,他既然不打算再养鱼了,并不是没想过把孵化神仙鱼的法子卖掉。
      可问题是,花鸟鱼虫市场里全是小打小闹的业余小贩,真没有几个阔主儿啊。
      像古四儿,就算精明,有魄力的了。
      但实力却完全不入流。
      这小子连买他两窝儿鱼都费劲,为买方子能出的价码简直太可怜了,只愿意出区区一百块。
      哪怕这小子愿意再找俩哥们儿和他来一起合着买,每人都出一百块,又能有几个子儿?
      对他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没多大意思。
      而他要是再去找其他的鱼贩子,再多卖一手呢?
      倒不是不可以。
      可一是古四儿他们肯定惦记做垄断生意,多半知道了不乐意,怕是会上门找他麻烦。
      二是他也没法让别人相信他啊。
      古四儿是亲眼看见他弄出了鱼,才信服他的能耐,愿意出大钱来买。
      其他的人凭什么?
      谁都知道不见兔子不撒鹰。
      等他再养出一窝鱼来证明?
      忒麻烦了,不现实啊。
      更何况这养鱼的招儿本就是一层纸,捅破了实在没什么。
      古四儿他们如果想降低成本,那么打弄走方子起,人家自己就可以低价往外卖了。
      他向鱼贩子们兜售方子,还能快得过古四儿他们?
      所以这事儿怎么看都不打合适,他只琢磨了一下,就没再动过心思。
      不过现在就不一样了。
      他完全可以效仿那位卖鹌鹑养殖技术的聪明人,通过传媒的广告,把买家的范围无限扩大化啊。
      那针对的就不是几个鱼贩子了,而是全国的鱼贩子,甚至是广大的养鱼爱好者。
      他这么干,也就等于是蹭了官媒的便车,走信息产业化的路线了。
      原本应该是一锤子买卖的死资源,一下子就盘活了。
      要知道,这年头,报刊的公信力可是超强啊。
      人们的思维存在一个盲区,往往认为刊物是国家办的,上面广告就可信。
      那从这里面到底能掏出多少真金白银来,已经成了不可限量的事儿了。
      不过话说回来,办法虽好,可真想实打实沾这个光儿,恐怕也没那么容易。
      因为这个年头,大家对广告还认识不一。
      在一家工厂和一个企业刊登广告都得再三斟酌的情况下。
      个人发布广告,而且是一个二十初头的小青年要发广告。
      绝对算是一件令人侧目的新鲜事儿。
      广告当然不能随便登,提供的广告内容在报社的广告部门必须通得过,这是一个前提。
      就冲宁卫民的年纪,就冲他刊登这样另类的广告内容。
      恐怕对方肯定多有顾虑,要通过审核没那么容易。
      其次,广告也得投对地方才行啊。
      全国性的刊物当然好。
      可大报对刊登这样的不上档次的广告大约没多少兴趣。
      小报估计没那么死板,而且价钱也可能便宜不少。
      但宁卫民同样不能因为这个,就随随便便瞎登一气。
      打个比方,像让他受到启发的那份《农业经济报》就绝对不行。
      因为别看农民对赚钱感兴趣,可缺乏知识和见识的思维意识决定了他们的层次。
      像吃穿用这样实惠的东西,他们能看得明白,很容易相信、接受。
      但是不会有那份闲情逸致去养鱼的,更不可能感受到其间蕴藏的财富价值。
      宁卫民如果真把钱投在这样的报纸上,估计很难有什么回报。
      这就是针对正确客户群投放广告的重要性。
      那么在什么样的刊物上投放广告,就是他必须慎重考虑和选择的事儿。
      没有合适的,宁可不投。
      再者说了,登广告的花费应该不会是小数。
      万一刊登广告要没有效果,这笔钱就打了水漂儿。
      所以还须得先打听清楚了费用标准,得把这笔代价控制在能承受得起的范围里才行。
      孙子兵法有云,“先虑败后虑胜”。
      只有先做好最坏的打算,再去争取最好的结果,才能安心施展、处变不惊……
      就这样,无论好的还是坏的,只要能想到的,宁卫民基本都在脑子里过了一遍。
      思路逐渐成型后,便马上着手去做准备工作。
      毫无疑问,首先急需马上去办的,当然就是得设计好自己的广告内容,然后再去为广告寻找适合刊登的刊物啦。
      第一件事儿好说,宁卫民没耗费多少时间就弄好了。
      他深知销售知识没必要搞虚的悬的,广告词越简言意骇越好,显得越专业越好。
      便主要列了一些技术条目,把“种鱼挑选”、“相关设备”、“繁殖过程”、“孵化过程”、“环境准备”、“必要营养”、“特殊准备”这些内容要点当成了宣传重点。
      此外,再配以当前热播的美国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的收视狂潮。
      放上一个“大西洋底来的鱼——五元出售神仙鱼繁育技术”的大标题。
      这就是一个满合格,颇能吸引人瞩目的广告噱头了。
      至于第二件事,可就要麻烦一些了。
      因为这年头咨询不便啊。
      就连报社、杂志社任职的人,都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同行的存在。
      计划经济模式也在发挥作用,传媒行业根本没多少人真正关心发行量和相关统计。
      除非你邮局认识熟人,还得有点官职那种,否则根本没办法掌握现有发行刊物的大致情况。
      宁卫民唯一可行方法,也就是通过或买或借,尽量去收集身边能见到的刊物。
      然后再根据这些刊物刊登广告的具体状况,去分析、去选择。
      幸运的是,恰恰在这方面,他远比旁人幸运,先天就有很大的优势。
      因为这时候单位订的报纸和刊物都很多。
      重文门旅馆在邮局订的十几份不同报纸,每天早上,都是邮差按时送到前台这个“集散枢纽”来,然后再由前台的人分发各科室的。
      可别忘了,作为前台的新人,宁卫民当初上白班的时候,这也是他工作内容的一部分。
     

第四百五十章 聚宝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