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百二十六章 人情交换[1/2页]

国潮1980 镶黄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其实在和宋华桂所做的人情交换上,宁卫民多少有点过虑了。
      要知道,在改革开放之初,京城就没有真正生产西餐餐具的厂家。
      马克西姆餐厅又是要做把法餐高雅格调、浪漫情怀引入共和国的前驱者。
      那是下了重注的,宁可承担长期的亏损,也要保持巴黎总店的风貌,并且不会轻易退出。
      所以自打马克西姆餐厅正式立项的签字仪式那天起,宋华桂就一直在为如何保证餐具供给的事儿烦恼。
      那是下了重注的,宁可承担长期的亏损,也要保持巴黎总店的风貌,并且不会轻易退出。
      所以自打马克西姆餐厅正式立项的签字仪式那天起,宋华桂就一直在为如何保证餐具供给的事儿烦恼。
      很简单的道理,这种持续性的消耗品如果永远使用进口货,成本太高了,必须尽力做国产化的努力。
      但偏偏这年代信息流通又闭塞的很,找到有能力供给的厂家,绝不是件容易事儿。
      实际情况就是,总公司这边的人,成天拿着从巴黎空运而来的一套餐具作为样本,就跟无头苍蝇似的满京城的转悠啊。
      但因为没人了解工艺品美术行业的情况,处处碰壁。
      别的不说,碟子这关就不好过。
      无论是他们找到的陶瓷厂,还是陶瓷店,全都因盘子胎太厚声称做不了。
      最后好不容易有个人算找到了珠市口的湖南醴陵陶瓷店,厂家才答应可以尝试承接。
      刀叉就更不易了,问哪儿哪儿都摇头,所有人都束手无策。
      还是多亏模特表演进了中南海,宋华桂能有机会与上层诉苦。
      这才得到了特批的三吨镍白铜,并交由沪海造币厂制成。
      至于最难解决的问题,莫过于玻璃杯了。
      听着似乎没什么,可问题是外国酒水品种多,都有对应的杯子。
      尤其是法餐,对杯具更是讲究。
      红酒杯、白酒杯、香槟杯、水杯、海波杯、古典杯、烈酒杯、开胃酒杯、长饮杯、鸡尾酒杯、潘趣酒杯、爱尔兰咖啡杯……
      细分得有好几十种。
      然而这些在外国不难买到的杯子,国内根本就没有厂家能做的。
      何况需求量也不算太高,顶多每样几百个,不常用的甚至只需要百八十个,批量生产不划算啊。
      所以目前,总公司这边正在跟玻璃器皿展览会上找到的一家承德的玻璃杯厂协商。
      对方也是不情不愿的,很不愿接手,哪怕是外汇券结算。
      总之,这件事说起来其实是有点可笑的。
      就因为宋华桂这边没人知道重文区这里几乎汇集了整个京城的工艺品厂家,他们才会舍近求远,不得不与外地厂商商量供货合同。
      可想而知,以此时国内的物流条件来论,哪怕达成合作,也是费时费力费金钱。
      但宁卫民要帮这个忙就不一样了。
      通过办“坛宫”饭庄的采购,他早就对区里各类工艺品厂的情况了如指掌了。
      像瓷器吧,他就大可以去找专做仿古瓷的京城工艺品厂啊。
      虽然这厂子没挂陶瓷的名儿,可人家是专做仿古瓷的,接的就是定制业务。
      对他们来说,完全就是小菜一碟啊,远比大部分靠机器做批量生产的民用陶瓷厂更有优势。
      还有刀叉的事儿,其实京城的证章厂就能搞定。
      虽然碍于高层的颜面,这事儿不好戗沪海造币厂的行。
      但等到刀叉生产出来,把每年三次的镀银加工业务,包揽下来不是什么问题。
      这也就避免了为保证刀叉亮丽如新,每年还返回沪海去做维护的麻烦。
      至于那几十种玻璃杯,其实就如同宁卫民找裁缝社给承接皮尔·卡顿零散的制衣任务一样。
    

第五百二十六章 人情交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