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百八十六章 仍未止步[1/2页]

国潮1980 镶黄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然而躲在幕后的宁卫民就是“痛并快乐着”这五个字,现实反应的极致了吗?
      不!恐怕还得说打地坛来的三位,才是心情忽起忽落,亦喜亦悲,自相矛盾的没头苍蝇呢。
      对他们来说,原本来之初,都是洋洋得意,想找心理平衡的。
      岂料天不遂人愿,当真来到了天坛,所看到的东西全是大大超乎想象的,一个刺激接着一个刺激。
      天坛压根就没给过他们志得意满的机会,反而让他们深感打击,直至心理失衡。
      像那金牛雕塑威武雄壮,像那搭棚结彩装饰靓丽,也就罢了。
      他们可以说无非是花钱的事儿,天坛只是仗着经济底子厚实而已。
      像祈谷坛内外的商业摊点汇集了知名老号,精品巧器,完全复原了当年厂甸的盛况。
      他们也可以说,是天坛仗着重文区手工艺厂多的先天优势,人脉积累过于丰厚的结果。
      可那祈年殿造型雪糕的出现,和祈年殿前《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剧装体验的活动。
      却让他们再找不到自我开解的理由和借口。
      再无法不去佩服天坛的令人惊艳奇思妙想,以及人家索展现出来的互动活动策划能力了。
      扪心自问,这是他们做梦都梦不到,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的妙招啊。
      别的都不论,就凭人家这两样敛财的手段,完全不受年节的限制,并不只局限于新春庙会上这个场合。
      大可以长期这么吃下去,一劳永逸闷声发大财,就比他们高明不知多少。
      为此,书记和副园长感受到了极为强烈的威胁。
      此时他们虽然还没有看见天坛的游艺区和表演,可就凭已经发现的东西,就很难再对自家的庙会活动有什么信心了。
      偏偏他们越是受到打击,还对天坛游园会越发的感兴趣。
      无论如何都想一窥究竟到底,想看看其他部分的内容还有没有什么亮点,可以有样学样的。
      这种意图照猫画虎的剽窃心态,也就更让他们自己觉得脸红,在内心感到颜面无存了。
      你瞧这事儿闹得吧!
      还别说,作为藏在天坛园方背后的高人,宁卫民倒真是不负这地坛三位来客所望。
      他在文创和活动方面的突破确实未曾就此止步,仍旧持续刷新着这几个人的认知。
      就拿祈谷坛里的东西配殿来说,最有名气的老字号和厂家,最高档娇贵的商品,全被宁卫民给安置在这里了。
      这一点算是被地坛的书记猜中了。
      可书记却往往想不到,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宁卫民还干了什么。
      他把原本只是纯粹交易的店铺,居然也给整出了颇具情趣,可以让观众体验参与的内容来。
      而且尤为难得的是,同时还保持了配殿内安宁的环境,丝毫不显嘈杂,反而更增雅致。
      像东配殿里,一共汇集了韵古斋、宝古斋、庆云堂、容宝斋和京城画店五家老号。
      就为了匹配这里书画为主的氛围,宁卫民专门从京城两所美术院校请来了几位师生坐镇。
      又在堂前分别开设了人物剪影、素描速写、写意水墨、年画剪纸四個摊位。
      于是不管是不是懂书画的行家,不管是外宾还是内宾,只要来到这里,几乎都会被他们扎实的美术功底和熟稔的技巧表现所吸引。
      像素描速写,这对美院的大学生来说,是入学前必考的基本功之一。
      做到神形兼备,比例正常,是最起码的要求。
      而且这个项目的正式考试时间也仅有二十分钟。
      作为已经正式录取的大学生,如果不用铅笔用炭笔,效率还会更高。
      画个全身像,一挥而就,顶多也就十分钟的事儿。
      剪影属于美术造型能力的延伸。
      由于只针对人脸侧影特点的捕捉,无需考虑光影和体积,反而简单了。
      顶多也就用个六七分钟就能剪好一个惟妙惟肖的人像。
      所以不少游客都乐意坐上小一会儿,花个一块五买个自己剪影,或是两块带一张全身速写走。
      写意水墨行云流水一样的绘画技法,特别能吸引外国人的眼球。
      这些金发碧眼还从未见过这么快就能画出花鸟虫草的画法。
      瞅着毛笔晕染、泼墨、勾勒,寥寥几下子就能画出惟妙惟肖的生物。
      他们都感到十分神奇,频频发出惊叹。
      不乏有人花三五块钱买一两张走,准备带回国去配个相框充当家中异域风情的摆设。
      至于年画和剪纸这两样东西,更属于中外通吃的热销货了。
      因为这两样东西除了艺术形式通俗易懂,装饰效果强之外,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价格相对低廉。
      别的不说,就说年画吧。
      这个年头,在京城人通常的认知里,无非就是宝文堂的《年年有余》,《岁岁平安》,《尉迟恭、秦叔宝》,《神荼、郁垒》这种传统样式的。
      要不就是荣宝斋采取木板水印技术,在建国后所印制的新社会、新题材的年画。
      市面上常见的,一大张对开的年画,或是八开的一对儿门神,统一售价五毛。
      然而说到缺点呢,宝文堂的年画都是大路货,题材比较单一。
      又是用机器大批量油墨印刷的,导致成品失去了味道。
      荣宝斋的新年画,时事宣传属性又过强,木板水印的东西,颜色又不够鲜亮。
      所以近年来,老百姓过年已经鲜有买年画的人了,逐渐习惯了以挂历来代替年画的做法。
      但其实,我们传统年画的样式简直多不胜数,就连宝文堂,过去也出过不少好样子。
      而且也只有传统题材加上传统工艺,才能充分体现出年画的美感来。
      于是这一次,宁卫民为博得游客的喜欢,就专门请了两位工艺美院的教授带着学生重新制版,复原了几十种老年画。
      每样用手工印了数百张不等,一起拿到游园会上销售。
      这些年画的样式,除了过年吉利、发财还家、吉庆有余、接福迎祥、千仓丰满、牛马平安、刘海撒金钱、宝马驮元宝之外,还有戏出。
      什么庆顶珠、霸王庄、列国三国、东西两汉、精忠说岳、水泊梁山,孙悟空大闹天宫、陷空岛捉拿白菊花晏飞、茂州庙捉拿一枝桃谢虎、杀子报骑木驴、刀铡杜小栓,应有尽有。
      由于制作精美,又是市面上绝无仅有的东西,虽然最大不过八开,一概定价一元一张,可还是获得了游客们的热捧。
      外国人买的是新鲜,老年人是买回忆,像地坛的副园长和司机这样的中青年,全是评书的铁粉,买的是个人爱好。
      一个人买了《朱仙镇八大锤》和《枪挑小梁王》,一个人买的是《李逵夺鱼》和《武松打虎》。而与此同时,宁卫民还让人在现场做演示。
      用一套《春牛图》木刻底板加“粉连四”的纸张,花花绿绿的印了出来。
      虽然纸张不好,底板也是粗针大麻线的糙了点。
      但这个只送不卖,更惹人围观和赞许。
      这么说吧,这四个摊子与观众互动效果是异乎寻常的好,可谓一举数得。
      既赚了钱,得了人场和口碑,还普及了华夏传统文化和审美,成功提升了顾客的购物兴致。
      那些老号的书画销售量,几乎能顶他们平日出货的两三倍。
      大部分是他们平日里卖不

第七百八十六章 仍未止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