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715章 学好不丢人[2/2页]

关宁永宁公主 帝国废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上缴,这不就成了负担?
      也只有李福这种能才干吏才能真正做到惠民,可并不是每个官吏都是李福。
      因而还需论证完善,之后爆发了战争便停滞到此……
      可这个弊病被陆正渊解决了,那便是加强底层治理,乡里制跟农庄法相辅相成,使得朝廷对地方有了极大的控制能力。
      同时,他还提出了五保连坐法,保内之人,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这样大大提高基础治理,治安,税收也相应提高。
      如此良策,因已在南朝论证过,被薛庆直接采纳,并在全国推行。
      同为国丈,自然免不了被对比,薛庆跟陆正渊被放到一起。
      薛家是大宁首功之臣,父子二人为国鞠躬尽瘁。
      薛庆执掌户部,诸多新政皆是在其主持下推行。
      而今却发现,这位从梁国来的国丈竟也是本事人,且才能不俗。
      在薛庆说出时,在列朝臣的面色都变得微妙起来……
      “陆兄啊,你这搞的我很失颜面,原本还因背刺你内疚不已,现在倒是没有了……”
      薛庆在内心暗叹。
      学好不丢人,最初他陆正渊不是也学朝廷的东西了吗?
      随即他就面无表情的禀奏起来。
      一串的数字都表明,得益于农庄法和乡里制的推行,民生有极大改善,税收也有提高,逐渐恢复到战前水平。
      “江淮两州并未上缴税收,若得其上缴,收支应能持平。”
      薛庆又补充了一句。
      关弘昭埋头疾书,在听着禀奏的同时,也不时记着。
      这是他从父皇身上学到的习惯。
      一年的忙碌辛劳,最终都体现在一个个苍白的数字,国家大事也都在一笔笔账目中。
      这才是最真实的现状,很多人都以为这些大佬们都慷慨激昂,尔虞我诈,其实他们每天做的都是最乏味的事情……算账!
      关弘昭监国并未大刀阔斧做什么,大多都是延续之前,把该做的事情做好,把做好的事情做细致。
      他也在主推开源节流。
      若算上江淮两地税收能达到收支平衡,这也算是了不起的进步。
      要知道这是战后第一年,赈济西北,预留军需,战后重建,这些都是不小的花费……
      过了一会,关弘昭才是抬起头。
      “吏部说说吧。”
      “是,殿下。”
      吏部尚书彭方站了出来。
      ……

第1715章 学好不丢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