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1313.二期北伐(26)[2/2页]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是的,济尔哈朗并不是接到屯齐第二次求援后才出兵救助的,事实上,在尼堪率领骑兵部队出发后,济尔哈朗便率领25000余名步兵紧随其后,所以才能在屯齐部即将覆亡的最关键时刻,及时赶到。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而遭遇冷水泼头的柳宜昭不敢继续强吃屯齐所部,便一边收束部队,向内黄以东的营地退去,一边向开州及左右明军各部报警求援。
      有人会问了,为什么不退入内黄或清丰两座城池中的一个呢?
      这样似乎能更好的防御清军可能的进攻!
      至于原本营地内的兵马、物资也不用过多担心,只要及时通知他们前往内黄或清丰即可。
      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可问题是,清军习惯了围城打援,所以,一旦金吾师退入内黄城或清丰城固守,清军便极有可能在两座城池外,挖掘多重壕沟进行封锁。
      如此一来,金吾师就会被隔离在主战场之外,使得金吾师这股力量有可能无法及时投入到大会战中,进而可能被迫坐视清军实施各个击破的战术,给正在全力北上的明军其他部队造成致命威胁,因此,退守城池是万万不行的。
      也许有人又要问了,退入城池坚守不行,退入临时构筑的营寨坚守就行了吗?
      不是一样会被清军用壕沟封锁吗?
      是的,清军的确可能一样用壕沟封锁了营寨,但金吾师在内黄以东的营寨建设的非常匆忙,所以并不完善,乃至于简陋不堪,这就有可能吸引清军发起进攻,而不是直接封锁了事。
      此外,守备一座周长四里的县城和守备一座面积要小得多的临时营寨,对于兵力上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因此根据实际情况来说,就算要守,金吾师守营寨,绝对要比守两座县城中的任何一座都要好了。
      塔读小说APP,完全开源免费的网文站
      看着明军停止进攻,进而整队撤退了,原本已经山穷水尽的屯齐一下子有了绝地重生的感觉;屯齐当然知道明军不可能平白无故的放弃到手的战果,一定是有什么意外迫使他们撤退的。
      那么是什么意外呢?
      是爱新觉罗·尼堪打赢了带着骑兵回来了吗?
      还是大名的援军赶到了呢?
      抱着种种不确定,屯齐一面想方设法收拢惊魂未定的残部,一面又向周遭派出了探马探查。
      正是在探马的引导下,屯齐部与济尔哈朗的大军顺利汇合了。
      不过甫一见面,济尔哈朗没有别的话,只丢过来一句“你还有多少兵马可战”!
      屯齐回报道:“我部战死战伤千人,还有五千敢战之士······”

1313.二期北伐(26)[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