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1619.这话怎么说的[2/2页]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朱由崧粗算了一下,得出明年铸币税收入约为27~29万两,于是朱由崧便问童桂道:“市面上对于各种钱币是否接受呢?"
      其实从【福藩赏顽】开始,朱由崧已经在国内进行了近二十年的银币试发行,再加上同时期中外贸易带来的大量西洋银钱,因此大明百姓对银币并不陌生,甚至也逐渐接受了朱由崧刻意灌输的八九成色重约七钱二分的一枚银币等于铜钱一千文的概念,所以朱由崧的问题,其实是在问紫铜钱、黄铜钱、白铜钱的市场接受度。
      童桂苦笑道:“奴婢只管造币,却是不管百姓们愿不愿意用这些钱的!"
      朱由崧立刻命令道:“来人,把赵山叫来!"
      接到传召的司礼监随堂太监、钦差提督东缉事厂官校办事太监赵山很快出现在了朱由崧的面前,就听朱由崧开门见山的他道:"宝泉局新制铜钱,市面上能接受吗?"
      赵山来之前已经跟通传的内侍问清楚召见原因了,所以做好功课的他,此时斩金截铁的回复道:“回皇爷的话,新钱制作精美、币值稳定,百姓非常乐于使用!"
      朱由崧有些不信,便决定亲自到南京街头去走访一下,但即便有侍卫在身边,白龙鱼服的事,朱由崧也不想让更多人知道,所以便先斥退了童桂:“明年的造币数量应该再做增加,你先回去计算一下,看看缺多少设备和人手,然后报上来,朕会核准的。"
      童桂知趣的退了下去,朱由崧便对赵山说道:“准备一下,陪朕去南京城里走一圈六月的天,南京又是火炉,自然是挥汗如雨,所以轻车简从的朱由崧坐在一顶带遮阳棚的滑竿上,在赵山、李自奇等人的陪同下、于挂名在旗手卫下的大内侍卫的遥遥保护下,性质颇高的游玩起南京城来。
      早年间,全国的大部分地区不是陷于兵火就是陷于天灾的时候,南京就保持着畸形的繁荣,如今国内(关内)战事次第结束了,国内经济开始逐步恢复,作为大明首都的南京就更加繁华绮丽了,这不,离开东面皇宫所在的上城区后,下城这边可谓是商店鳞次栉比,往来的商客行人更是车水马龙、熙来攘往的。
      不过,朱由崧不是来视察南京经济的,而是来看看宝泉局新币的市场接受度的,所以,行到鸡鸣寺附近,朱由崧便示意抬?的侍卫把滑竿停在了一座茶楼门口。
      进了茶楼,朱由崧找了个二楼的雅座坐下,然后点了壶查,也没喝,只是听了会茶楼里评书先生的故事,便招来了茶博士:“小二,会账吧!”
      小二虽然对朱由崧坐下来几分钟就要走有些奇怪,但见到朱由崧身边有多人伺候,也不敢评论什么,便直接报了茶钱:“客官,上好雨前龙井一壶、干果两碟,承惠,制钱十八文!”
      朱由崧笑道:"这价有些高啊!"
      茶博士笑道:“听您老的口音,不是南京本地人吧。"
      朱由崧其实能说一口流利的南京官话,但此刻他故意用夹杂了河南口音的不标准官话问道:“你这话是怎么说的?"

1619.这话怎么说的[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