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迁移到边疆的百姓誊抄家谱,再让祖籍地的州县,编写县志,把所有迁移百姓的户主名字写进县志。”
“州县还可以建造专门的牌坊,立碑,纪念这一次的大规模移民,并在碑文中记录户主名字。”
“当他们离开故土,迁往边疆时,以所立的牌坊为送行地点,朝廷送上一本家族的家谱、一本故土的县志,家谱代表着传承,县志代表着故乡对他们祈福、纪念、敬佩。”
“若干年后,当他们的子孙后代,展开由宁国朝廷誊抄、编写的家谱和县志,看着县志里对移民百姓的无尚赞美,畅想着当初那悲壮豪迈的场景,他们定然会和他们的先祖一样,永远心系故土、心向宁国朝廷!”
李恪听完,心中直呼好家伙!
这一一环套一环的,直接把迁移百姓的心,彻底收买了,而且连他们子孙后代的心也给收买了!
在这个时代,一个普通人,想在自己家的家谱上留个名字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也就长房主支的,或者相比族内其他人做出什么成就的人才可以上家谱。
而一个普通人想被县志记载一笔,那就更难了!
而教化部尚书段成文的这一通操作,简直把要迁移的百姓宠上天了,直接就把一个简单移民行为,无限拔高了!格局瞬间升华了!
搞教化的,果然最善洗脑啊!
“善!果然集思广益,才能办大事!既然如此,事情就这么定下了。具体惠民政策如下:”
“运输部门提前把所需粮食、药品、御寒物等,囤放在沿途驿站;”
“凡迁移百姓,到达迁移目的地后,免除五年地租;免除五年徭役;送居住用地永久使用权;”
“每户赠一头耕牛,赠犁、耙、耧各一,赠安家费十银元。”
“农闲时或不愿自己耕作的可进入国有商号;有前往在迁移目的地经商的百姓,税收比例减半;”
“选定移民,编制名录后,由垂拱殿办公厅主持,誊抄家谱、编写县志;另,有移民的州县,筹建牌坊、立碑以纪念此事。”
“另外,当地驻军兵士,退役以后,如果愿意,可以直接在当地入籍,安排官职!”
这里说一下“垂拱殿办公厅”,这个机构相当于李恪的文秘团队,担任起草诏书、政令、书写各种文书的职责。
以“垂拱殿办公厅”名义誊抄家谱、编写县志,说明这事被作为最高级别,皇帝直接过问了!
这样的话,单纯的百姓必定感动值加倍提升,甚至直接拉满。
随着李恪的总结口述,这也就正式成为一项项政策,然后就会下发到相关州县去执行。
一场史无前例的、史诗级的超大规模移民活动,即将展开。
而这一场移民活动,必将把天山地区彻底牢牢控制在华夏人手中。
继而逐渐成为这批移民后代的祖地;
成为未来华夏子孙的祖地之一;
成为华夏人的核心区域。
李恪为华夏子孙后代拓展生存空间的信念是无比坚定的。不过,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几年的拼杀征伐之后,接下来要进行适度的休养生息。重新积蓄力量,将来才能走的更快,走的更远。
第288章 史诗级大移民(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