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在李恪看来其实是在天山的防守。
李二虽然南亚看似安生了,谁能保证两国之间就不会突然开战了。
大唐在宁国可以说是所向无敌,向东控制了整个南亚半岛后,被茂密的原始热带雨林阻挡。
这才停止继续向东方中南半岛扩张,转而向西,如今已经与西边的拂拂?也就是东罗马帝国开战。
大唐虽然干不过宁国,毕竟宁国的装备领先这个时代上千年。可除宁国之外,大唐的军事在这个时代是无敌的!
温顺如绵羊、望风而降的南亚,已经被大唐牢牢控制,若是大唐与东罗马再打上一系列大胜仗的话,难免不会膨胀。
这样的情况下,大唐就有可能突然进攻宁国,以图收复失去的国土。
因此,天山这道防线就变的异常重要了。
如今的大唐距离那里可比宁国近的多。而且,如今那里没有发展起来,不适合大量驻军。
如果把铁路铺过去,即便不派兵,也能形成威慑,使大唐不敢轻举妄动。
“王上,这……,这一路铺过,恐怕财政上有些紧张啊,这一旦用于铁路铺设,其他方面可就……”
财政部尚书连生金为难道。
“连尚书不必忧虑,铺设铁路所需的资金,我们可以另行融资。”李恪胸有成竹道。
“融资?”
所有人都愣住了。
又是一个新概念!
“对,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以国家的名义,向百姓借款,也就是国债。”李恪解释道。
“不太合适吧?王上,如今,宁国刚刚接手大唐原国土,实行新的税法,原百姓已经颇有微词了,如果再另行加税……”税务部尚书吴可遁面露难色。
大唐的税法,百姓是以实物的形式,按分得土地的多少,上交粮食、布、绵,所谓税收。而商人是不用缴税的。
宁国却是征收比大唐更高的农税,商税直接征收百分之二十以上,奢侈品更是高达百分之七十。税种涵盖消费税、增值税、出口税、进口关税等等!
不然的话,宁国的财政也不会那么给力!
农税高,是想把农民赶进国有农场或者工厂。
商税虽然高,但商人依然乐此不疲,毕竟宁国的新商品有致命的吸引力,能卖钱,商人再怎么抱怨税高,也依然会持续经营。
以往的统治者,只要财政短缺,就会以各种借口向百姓加征各种名目的税。
吴可遁听李恪说要向百姓借款,以为李恪也是想巧立名目向百姓加税。
“你想岔了!那么低级的手段,本王还不屑于用!”李恪自然明白吴克遁的忧虑。
“这种借款,就是真正的借款,不是巧立名目的税收。具体是这样,以宁国银行的名义,推出一种记账凭证,上面直接标明金额,可以把它称为国库券。”
“银行放出消息,我们不强迫,只讲好处,由百姓自愿到银行以等值银元换取。这就等于给百姓一个借据,上面会写明还款日期,利息,还款方式等。”
“到了指定日期,百姓可以携带自己的国库券到宁国银行,银行与其结算,还本付息。”
“帐期可以设定为三年期、五年期、十年期;利息根据还款期限而定,期限越长,利息越高,年息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七不等。这个利息,可远远高于存款利息,更能刺激百姓购买国库券。”
听了李恪的讲解,众人齐齐傻眼!
还能这么玩!?
尤其是财政部尚书连生金,以及宁国银行总行长查无缺,他们仿佛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第296章 财政紧张?国库券[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