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59章 结局[2/2页]

风声鹤唳 黑马河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在阅读了大量儒家经典,他并没有一头扎进去浩瀚的书籍海洋,而是和自己现实相结合,和他权利相结合,尽力向‘外王方向发展。
      同时他还是资政殿大学士,所以还要向资政殿学士们讲解自己理论体系。
      让他的下属们知道自己意图,然后贯彻开来推广自己学说。
      他的学说被整理出版成十二册的《儒道朝释》、三册的《孔子五篇注》、八册的《资政殿讲经集》、三册的《冠文王集》。这些学说悟道可不是他一日之功,五年前,他就是董仲舒的门下弟子,再加上这几年官居高位,日感高处不胜寒,又力推改革之道,有谁比他的对朝政了解的多?这些都是经历了多年的磨砺有所悟的经学将集,自然一刊出就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追捧。一时间杭安纸贵。精明的商人从南洋运来了轻涂纸,也填补不了纸张的空缺。
      他的学说很快被翰林院,资政殿,讲经堂,岳麓书院指定为研读的重要书目,向全国给地推广。
      龙朝辉《儒道朝释》写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治学目的。或想跻身仕途,或想发家致富,或想陶冶性情,或想消遣自娱,或想著书立说以警后人。
      正如“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龙朝辉主张治学的目的应在于“修身、齐家、治国、乎天下,或叫作‘进德与‘修业。
      在翰林院,资政殿,讲经堂等地的演讲中他说:“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述,以图自卫其身。”他继承了先秦孔子、孟子、墨子的观点,认为读书是为了提高品德情操,增长知识才干,使自己成为“贤人”、“君子”。
      另一方面他则认为读书大可报国为民,小可修业谋生,以自卫其身。在治学之道上龙朝辉是在继承各种观点的合理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客观、切合实际的新的读书观。首先他明白表示读书不是为荣辱得失,而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为谋身是人最起码的生理需要,它与追求功名利禄有着本质的不同,他反对为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而读书的,因此他认为读书又以报国为民为最终目的:“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皆我分内事也。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与我身毫不相涉,则读书何用?”所以他尽可能让清苦老百姓多读书,知道一些道理,如果能读好书,则可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改变自己的身份为天下人谋求幸福有何不可?
      而在龙朝辉的《冠文王集》书中则更多的是讲了自己这些年官场上的一些心得,是给那些已经有功名的人往高了发展看的。
      比如他说的“安分竭力,泊然如一无所求者,不过二年,则必为上官僚友所钦属也。”深的官场上人的赞同。
      龙朝辉根据自己多年的为官经验认为安守本分,竭力任事,淡泊宁静如一无所求的,不超过二年,则必定会受到上司同僚的钦佩推重。所以,做事须以耐烦为第一要义,这是因为身在官场和社会中都会遇到许多烦事,还必须要处理许多烦事,有的人处理一件烦事还可以,处理两件烦事也还凑合,但三件或二件以上的烦事就耐不住了;有的人遇到一件小的麻烦还可以,一旦遇到大的麻烦就挺不住了;有的人处理别人的麻烦事还可以,一旦自己遇到麻烦就受不了。这样就有可能使自己心浮气躁,做出一些不符合理性的事情来,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后果。
      他说的:“美名成功于长时间的积累。”骤然为人信服的人,那么这种信任是不牢固可靠的:突然之间就名噪一时的人,那么他的名声一定大于实际情况,品德高尚,修养很深的人虽然没有赫赫之名声,也无突然而得的美名:这就像一年四季的更替,是逐渐有序地完成一年的运转,让人们不知不觉。因此,一个人诚实而具美质,就像桃李,虽不说话,但由于它的花果美好,自然会吸引人们慕名前来。
      他说的“不忮不求”是为官修身的重要内容。
      儒家浩瀚的经典中,其实千言万语透露出的就是四个字:“不忮不求”
      所谓忮:就是嫉贤害能,妒功急宠.所以说“怠惰的人自己不能修养,忌妒人的人又怕别人有修养”的人就属于这一类。
      所谓求:就是贪利贪名,怀士怀惠。所以说“没得到的时候想着得到,已经得到了又怕失掉”的人就属于这一类。
      “忮”不常常表现出来,每逢发生显露都是在那些名声事业相等,权势地位相当的人之中;“求”也是不常表现出来的,每逢发生显露都在事物相互承接,升迁相互妒嫉的时候,要想造福,先要去掉忮心,所以说人能够完全没有害人的心,那么仁就用不完了。要想树立品德,先要去掉求心,所以说人能完全没有偷窃的心,那么义就用不完了。不去掉忮,满怀都是荆棘;不去掉求,满腔天天都是卑污,每天都在功利场里,能够不忮不求的人,真可以说是大彻大悟了。
      一年时间,龙朝辉的《儒道朝释》、《孔子五篇注》、《资政殿讲经集》、《冠文王集》。被顺朝上下人士捧读,里面的很多体会值得人们去思索去遵循。凭着他的浩然正气的品格,一心为了天下百姓谋求福利的治学目的。大顺朝不管是学说上还是经济上都创造了空前的社会氛围上。
      天下大圣莫非孔子。天下亚圣莫非老子。龙朝辉的学说受到天下各个阶层的追捧以至洛阳纸贵,被大顺朝老百姓尊称为季圣。
      他实现了自己的修身心愿,也达到了内圣外王境界。
      这一切看似来的水到渠成,但谁又知道他曾经在山洞里刻苦攻读文章。数十万册经典被他看过才有了往后的成绩。
      谁又知道他在荒芜的黔南地区主政一年,体会到那里人民水深火热。
      谁又知道他在朝廷中一步步推行改革是多么艰难,若不是他的“用铁腕手段,显菩萨心肠”的执政理念,想成就今天伟业恐怕也不大可能。
      他的内圣外王境界成就了他浩然正气。
      他的学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将会被未来几个时代延续传递。
      一个季圣的诞生甚至比一个皇帝诞生都要伟大。不但人要流传青史,而且他的学说也将受到后人的研读,给后人以启迪。
      武者的寂灭境界他成就了。
      儒家的内圣外王的境界他成就了。
      儒家的浩然之气竟然被他练就道学修炼之上。产生的理论和学说今后将要在道家修炼上一一展现出来。
      现在,他要成就的就是属于自己大成境界——修者的最高境界,至仙之路。
      那是一条让他向往的道路。
      如果真能成就,千百年后他将回到这片养育过自己的地方,看到几百年后人们依旧用自己学说来修身治国平天下,那是何等地伟岸!
      又到了春去秋来的时节。
      天下太平,国富民强。一片生机盎然。大顺朝在他的治理下如秋后果实,硕果累累!
      这一天,他来到了皇上御书房。在他大刀阔斧治理下,皇上已经久不上朝,似乎在皇宫里打算安度晚年。但在龙朝辉圣人看来,皇上不过是休养生息而已。
      御书房内,四处书籍陈列,中间一张长条紫檀条案上放着文房四宝。
      长条案几对着的窗户下,放了两把黄花梨的官椅。两把官椅中间是一张正方形的龙案,雕刻这精美的九条龙,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啪!”皇上赵哲重重地拍在龙案上。脸色微黑,板着脸孔,极其的严肃。眉头凝结成了一个重重的“川”字形。
      桌上一个精雕细刻的盘龙花纹杯也被震碎了。那可是一个皇家御用的茶杯,杯身上的纹龙条纹都是金线描绘后烧制,汝窑御用炉出品,这样的杯子皇宫大内也只有不到五个,价值不菲,就这样被赵哲轻易的毁灭成碎片。
      “你说什么?要放弃所有的功名去做一个修者。朝晖啊!你这是何苦呢?你现在的修为已经至臻入化,武技达到了寂灭地境界,儒家修为你也修道了‘内圣外王的境界,比朕的声誉还要高,现在你却和朕说要放弃这一切去做修者?好,即使你要做修者,朕也不阻拦,朕已经听了你的意见允许百姓有自由的信仰。但你不能撇下这一摊子事就去做修者吧?你走了有何人能接替你的位置?又有何人能如你一样在军界和士人中有如此高的威望?朝晖啊!你这个提议太突然,太让朕被动了。”
      龙朝辉没有说话,只是缓缓地接过宫女端上来的茶水,品了一口杭安城上好的毛峰,和颜悦色地道:“这个世界少了谁都可以存在,也许只是短时间不太适应,过一段时间一切即可顺利成章。”
      “不行,你说上个大天朕也不会同意,朕早就让你以真实的身份太子萧的儿子出现,将姓氏改了过来,你却执意不肯,这已经让朕够为难的了,你知道吗?朕的本意是让你来做大顺朝皇帝,朕意欲退位去做太上皇过几天逍遥日子,你让朕连这个愿望都没有实现,现在却自己要归隐山林,这是不是有点不太合适?”
      龙朝辉苦笑:“我现在已经被尊称为圣人,那有圣人去当皇帝之位的,那岂不是授人以柄?到最后连圣人都变得暗淡无光了,我已经想过了,现在国家富强,人民安定,对外北鞑人五十年内不会向我们宣战,借此机会我们正好可以养精蓄锐,枕戈以待。军中黔南军大元帅袁德成可以胜任全国总兵马大元帅一职,他在黔南之地呆地时间也够长的了,是时候让他回来了,不然根深蒂固就不好动了!至于朝政之事,以我愚见四王爷这些年进步很快,可以委以重任!其他人等朝中俱是贤臣良将,陛下可以放心使用。”
      “唯一让朕欣慰的就是四王爷赵才的转变,如果不是你,他现在还是一介流浪诗人呢!现在也做了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可以独当一面了。”皇上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苦笑道。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现在已经达到了顶峰,是该去办我自己喜欢地事情了!一个人将毕生的精力和才华献给了事业,但也要给自己内心留一块天地,等着去耕耘而不必去问收获。”他笑道。
      皇上沉吟了半晌,冷静了下来:“朝晖啊,你真的决定了?”
      他点了点头,“我自幼出身在秋令山,和师父修道度过十几年,所以我的归途最后也将是作为一个修者,去实现我的梦想,达到修者的大成。这也是我师父他老人家的梦想。他老人家归西的时候我未能去看他。只是听我的师姑带话过来知道的。”
      “只是你想过没有,你诺大一个冠文王府邸,你走以后那一大家之人该如何生活?即使朕能帮你照料一时,难道还能帮你照料一辈子吗?难道你可以置这些人的死活于不顾吗?你的夫人如何想,朕到老了的时候想见你又该如何是好?”皇上说道动情的时候,眼睛里泪花打着转,尽量让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不至于显得特别的激动。
      “我已经想好了,我走以后府邸将有我妹妹谢临风接管。至于冠文王应享受的待遇和官兵护卫皇上可以撤回。我想,我妹妹现在实力足可以供养一家人吃喝没有问题,还有我师姑紫灵半年前也来到了京城,她现在开设药房行医,住在我那里也有一部分收入可以供养府邸老少;至于我的夫人菊英,她将和我一起踏上修者的道路;还有皇上如果想要见我,我可以每隔三五年时候如果路过就会来您这里坐坐。”他淡淡地说道,似乎早已想好了退路。
      皇上听罢一脸地苦笑,“这么说,你已经将退路都想好了。”
      “应该说我的红尘修炼结束了,我将踏入更高的一个境界。”他微笑道。为了那个大成的境界,他肯定是要去的,只是在去之前将府上几百人都安顿好了,现在可不比寻常想走就走,他的考虑一家人以后的生计问题,起码要保证他们五十年不会受到贫困的侵袭,能安然度过这一生。至于以后世道轮回,听命与天,就不是他能掌控的了。
      “那,好吧,既然你心已经不再庙堂,朕知道此刻在挽留你也徒劳无益。”皇上顿了顿说道,显然说这话的时候他也是有顾虑的。生怕他是在有意试探圣意。
      龙朝辉感恩而退。
      作为一代季圣,皇帝的心思他猜得出来。
      如果说皇上要隐退早就隐退了,现在还干什么?这些年自己功高盖主,已经遮掩了皇帝的风光。即使他是自己的亲爷爷,但对方毕竟是皇帝,皇帝就有要皇帝的威严。
      他已经把皇帝的威严遮挡的暗淡无光。
      从古到今,儒家的学说已经将人的本质看透。所谓出世之学,中庸之道,学的就是如何办事如何打交道。如何让自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自古以来就是“可以共患难,不可共安乐。”国家危难之时皇上可以任用贤能良将恢复国家发展基业;而安乐的时候,则会担心谋权篡位,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每个人都要学会急流勇退。
      龙朝辉无疑是成功的。
      就在他离开皇上御书房的时候。身为他的皇爷爷,此刻脸上露出了一丝诡异的笑容。
      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坐在龙椅上心情突然间舒畅了许多。
      “激流勇退啊!这孩子,终于了却了我的一桩心事!要不然我真的会被他的才能和气势相逼下禅让皇位去做太上皇了!”
      这么多年了,他终于不再担心冠文王的权势了!虽然他是自己的皇孙。但坐在皇帝的位置上他一刻也没有想过对方和自己的血缘关系,太子晨和太子萧是亲兄弟,不是也把他杀了吗?自己是太子晨的亲生父亲,太子晨不是也谋反了吗?这些活生生的事例让他无一不担心龙朝辉的功高震主。所以当他向圣贤的境界高升的时候,皇帝在背后是有着极大的支持力度的,极力让他的形象光辉灿烂起来。一个圣贤之人绝对要比一个手握兵权的人要放心的多。只是让他多少有点郁闷的是,自己这个皇帝似乎在百姓心中已经黯淡无光了!
      急流勇退,多么好的事情!
      很快圣旨下。
      龙朝辉的《儒道朝释》学说朝廷将不遗余力的推行,冠文王俸禄每月照发,食邑万户,良田千倾。这辈子够他府上的家人花了。
      升龙朝辉妹妹谢临风为‘凤阁内史,二品的女官,负责协助皇后管理后宫。
      升龙朝辉府邸的总管小翠为七品的官员,专职负责掌管冠文王府邸一切度之。
      授予龙朝辉师姑紫灵金牌行医令,有皇上钦赐金牌。全国各地皆可行医坐堂。
      升龙朝辉心腹部将袁德成为枢密院侍郎,撤销其黔南总兵一职,这一职位明升暗降……
      众人羡慕他取得的辉煌的成绩。
      而他却淡然的将一切放下,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第259章 结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