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厮杀惨烈,后方站在车鸾之上的杨广仍然是一副从容不迫的镇定模样。他眼神锐利地扫视不断冲击本方步阵的敌军,心里在盘算什么自然是无法得知。不过看他眼眸里偶尔闪过的凶戾来判断,他应该是正在酝酿报复敢于算计自己的人。
大隋从战乱中屹立起来,府兵战斗力多次经过多次考验,他们战斗在大隋边境的身影无处不在。事实上大隋府兵不管是对付东、西突厥还是向南灭陈,他们都表现出不俗的战斗力。
虽然几个月前大隋攻伐高句丽无功而返且损失惨重,但大隋主流阶层坚定认为并不是府兵战斗力下降,而是老天爷不帮忙。大隋征讨高句丽失败,接到高句丽国主的求和书后,鉴于兵力损失过大没有马上报复。然而大隋为了重振声势,震摄变得不安份的邻居们,三万大隋骑兵赫然又冲进草原对东突厥展开了新一轮的征战。
按照道理而言,同样身为府兵本不该兵戎相见,可世间上有多少事是固定的呢?
现在,士兵们将战刀和长矛对准同样身穿灰黄色战袍的同袍,他们不会明白同样是府兵为什么要互相厮杀,他们只知道既然上了战场不杀死对方自己就要死,在官长的呼喝声中个个凶悍地劈出战刀,用尽全身的力气刺出长矛。
土地被血液抛洒得鲜红,阵亡的尸体不断地被还活着的士兵践踏得变形,偶尔一阵箭雨过去,一个个还没有反应过来的士兵中箭载到在地。
来护儿战斗在第一线,他虽是晋王府侍卫头子但却深晓兵法,指挥起一千余步兵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
保护晋王的江都府兵依靠地形摆出的步阵很密集,他们背靠山地,在有斜坡的位置立阵。由于人数太少注定不会占地太大,因为不需要防备后面,阵势也只是一个简单的扇形,注重保证前方和左右两翼。如果兵力再多一些,主将立在阵势凹圆的位置,左右两翼布置弓箭兵,那么就成了一个最标准的偃月阵型。
守在最外层不是手持大盾的士兵,大隋虽有大盾兵这个兵种,但那基本是守城或者攻城才会派上用场的兵种。野战中的大隋府兵崇尚进攻,有盾的士兵也只是半径不足一尺半的小盾,他们将小圆盾绑在左手的手肘上,右手是一把三尺的长刀,一挡一挥杀伤力十足。这种装束学自三国时期的东吴轻兵,有很轻灵的机动性又不缺乏攻击力。
进攻方因为地势的关系需要进行爬坡,因此很难发挥出十成的战斗力,他们前仆后继地冲锋进行肉搏,可是会在爬坡中因为体力的关系而有个先后,这样一来导致兵力分散而被尽数阻击。很多时候是先冲上去的士兵基本战死了,后面的人才上去,造成一种对己方十分不利的添油战法。
杨广一直在寻找对方的主将,但是找了很久都没有看见明显是敌军主将的人物。他猜测敌军的主将肯定是想隐匿身份穿着不显眼的戎装,想到这里他狠狠地冷笑,他觉得那个叫欲盖弥彰,有胆量安排袭击却没有胆量显示身份,分明是害怕被报复。
既然敢来又不敢曝露身份,那么设计这次谋略的绝不会是杨勇,因为如果是杨勇根本不需要这么做,谁都清楚杨广和杨勇一直都在为了太子位而互相较量,以前也没少发生几千人互相厮杀的场面,从前没有隐匿,这次隐匿做什么!
十分奇怪地,身为两个儿子的父亲,君临天下的杨坚,这位大隋的皇帝不是不知道两个儿子在互相较量,可杨坚从来都是将两人叫去痛斥而没有什么实际的惩罚。朝臣们把杨坚的举动看作是想选择最为优秀的儿子继承皇位,开始纷纷选边站队,导致两兄弟斗得越来越凶,越闹越大。
杨广突然明悟似得恨声自语:“一定是高?那个老家伙!只有他才能调开本来的人马而没有出现太大的动静!”他知道是自己大意了才被钻了空子,可还真没有想过为什么会轻易地被人调开自己的人马。
在被巨石拦住时,晋王府这边除了预先从其它路段迂回埋伏的一千骑兵,后面只过来不到五百骑。看到对方的骑兵有调动的迹象,杨广闷闷地下令左右两翼本阵后方的五百骑兵前调,准备用骑兵对付骑兵。
&nb
第六十三章 :悔死不改狂傲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