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若筠点头:“那是自然。我母亲可忙完了?”
“还未曾。夫人嘱咐,要小姐您好生招待客人们。”
“知道了。”苏若筠回头对青宁二人说道,“酒席都备下了,二位姐姐可莫要推辞,留下用膳罢!”
穆青瑜道:“即使如此,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由着丫鬟们收拾了桌上的两幅字,姐妹二人随着苏若筠来到她院里用膳。
方才伺候青宁的那个丫鬟将两幅字仔细折起,捧着出了小书房的门。
不多时,苏老国公的桌案上便摆好了这两幅字。
“来福,你怎么看?”曾经的苏府大管家苏来福正站在一旁,听了主子的话上前一步,细细打量这两幅截然不同的字。
“像!太像了!”来福见了其中一幅便忍不住叹道,“这、这字体,跟孙小姐当年的……十分相像!”因着当时,苏老国公是握着孙小姐的手一笔一划教出来的,而他当时便在书桌旁边伺候。孙小姐将老太爷的字学了个九分,而他时常伺候老太爷书法,自然对这不会陌生。
苏老国公听了,却摇了摇头。反倒是拿起另一幅十分清秀,一眼便知是闺阁女子所写的字来,细细打量。等看到最后一句时,他终是长叹一口气,满目怀念。
欣儿年幼聪敏,幼时颇有些盛气凌人,自命不凡。当时他只觉得,既然有那份才华,便该有那份傲气。当时嘉州一带发了水患,先帝曾拨了银子修理水渠,却被嘉州的官员吞掉了大半。而先帝沉迷酒色,不曾彻查。他与欣儿讲了一番朝中的复杂厉害,欣儿气不过,便写了这首《鸿鹄吟》,不仅在京中名声大噪,甚至惊动了圣上。先帝一面命人彻查水渠之事,一面招了欣儿觐见,考察过她的才学之后,亲口封了“天下第一女状元”的称号,从此将她推上了不平凡的道路。
只有一事不仅旁人不知,就连他身侧伺候的人,甚至连欣儿自己都不知道:天下第一女状元名声大噪时,她的书法也争相被人模仿,尤其是这首《鸿鹄吟》。然而当今流传甚广,被临摹的那版,诗的结尾并非原本的“鸿鹄志在此河山”一句,而是由他改了的“鸿鹄志在天地间”一句。
到底是稚子之心,不懂太多顾忌避讳。“河山”一词在旁人看来可能没什么,却在疑心甚重的先帝看来,颇有谋求大央江山的意思。是以当圣旨传到定北侯府,要欣儿携《鸿鹄吟》进宫之时,他便改了诗的尾句才呈上。
而欣儿一向自负,对自己完成的作品不甚在意,自然也就不知晓,流传甚广的自己的诗被祖父改过了。所以今日才让他一眼就看出来关键所在。
自上次李府一事过后,他便命人观察着穆府,更是时刻观察着这“穆青宁”。暗探每日的回报时,他便有些疑惑。此刻看了这首诗,他就彻底明了了。
那“穆青宁”,便是苏宛欣。
明德皇后的收殓前,他得了准许进宫看过的,躺在里面的确实是自己的孙女儿。且穆青宁不过九岁,既没有苏宛欣的年龄,又非苏宛欣死后转世投胎。这事着实诡异,不合常理,若是别人可能根本不敢想、不敢相信。但苏老国公可不是常人,而是在战场上征战过,如今已经年近八十的人,本身就见过些许惊世骇俗的事,加之与慧圆大师等佛门高僧交好,自是对这事接受得很快。
只是,明明欣儿都已经踏入国公府了,却为何一点想见他的意思都没有呢?
苏老国公抬头看着窗外湛蓝的天,心绪莫名。
良久,他才道:“来福,你去给若筠院里送几个菜,就说……就说是我赏的。”
第四十七章 书法[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