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呀。”
听着女儿小大人似的唠叨,李氏的阴郁竟一扫而空,伸手抚着女儿皱起的眉头,笑道:“好好好,娘听小小的,不去想那些糟心事。”在青宁的劝慰下吃了几口糕点,又装模作样地对着自己的肚子道,“宝宝,你有个可厉害的姐姐啦,你出生了可要听她的话哦,否则她打你,娘可拦不住。”
青宁也不恼,也对着李氏肚子道:“弟弟,你可要听话些,莫要让咱们的娘受罪,否则等你出来,我第一个打你的屁股。”
李氏被女儿逗乐了,总算开朗了不少,青宁见状,趁机道:“娘,横竖我们都出府到庄子上来了,不若您就出去走走,散散心,这样对胎儿也好。”
李氏想了想,觉得女儿说的有些道理,现下自己在这里,没有婆婆压着,丈夫管着,更没有府里那一堆烂摊子收拾,难得有几日清闲,何必时时伤春感秋?船到桥头自然直,让自己开心是最重要的。当下点了点头,要禾娘给自己拿了帷帽,由着女儿搀着自己,趁着早晨还不太热,出去走两圈去了。
青宁与李氏走在田埂上,眼见着佃户们在收割大片金黄的麦子,捆成一垛又一垛放在地头上,闻着那股淡淡的麦香,想着今年好容易是个丰收年,李氏心情又好了几分。
日头渐大,温度也高了起来,王嬷嬷提议该回去了,一行人便折返到路上往回走。
眼见着路上有两个行人正骑着马,慢慢悠悠地迎面而来。前头枣红马上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模样俊朗,却长了一双桃花眼,流转间难免有些流里流气,配着一身绸缎,瞧着像富贾家的少爷,后面一匹青马,上面是个小厮打扮的人,约莫也十几岁左右。
走在前面的少年见了李氏一行人,几步远的时候下了马,对着李氏拱手:“敢问这位夫人,此路可是通往京城的?”
王嬷嬷见此人身上带了点玩世不恭,便早就站到了李氏身前,生怕他唐突了自家夫人。听他问话,回头看了夫人一眼,见主子点了点头,便道:“这位公子,此路正是进京的。若是沿着此路走,快马约莫三刻钟便可见到城门了。”
那公子朝她指的方向看了一眼,又收回视线,行了一礼,道:“在下唐突。多谢了。”便翻身上马,临走之前,却多看了李氏身旁的青宁一眼,笑得春风满面:“这小姐生得实在标致。敢问芳名?”
李氏对他这一行为很不愉快,自己带了帷帽自是不怕他看的,只他却对青宁有些无礼,下意识就将女儿护在身后。王嬷嬷心想,这厮果然不是什么好东西,瞧着就轻浮,说话更轻浮,便厉声道:“公子,老奴好心为你指路,却与我家小姐没甚关系。我家小姐芳名不便告知,请吧。”言下之意,你问了路,我们也说了,即是有事就快走吧,不要来骚扰我家小姐。
“爷……咱们该走了……”他身旁的小厮也诺诺地劝了一句,似是生怕他惹事的样子。
那公子也不恼:“在下文略,日后有缘再问小姐芳名。”说罢便促着胯下马儿走过了李氏等人,这才飞马而去。
小厮回头,待确定离那几人足够远之后,才悄声地道:“爷,老夫人可是吩咐了小的,让小的看好了您,不要您惹事的,且这可是在京城……”
那公子敛了笑意,对小厮絮絮叨叨不胜其烦:“啰嗦,我自有分寸。”
“那您还告诉她们您的……”
“无妨,只是字而已。她们知道什么。”公子骑在马上飞驰,脑海里却是方才那少女沉静如水的眸子。
“那人好生无礼!”眼前尘土飞扬,连禾娘都有些瞧不惯了。她与王嬷嬷是下人,亦是妇人,没什么关系,可自家小姐仍在闺阁之中,虽不到十岁,却也有了男女大防了。
李氏脸色也不好看,柔声问女儿是否受了惊吓。
青宁摇了摇头,安慰母亲无事,几人继续往回走。路上,青宁却在想,方才那人的模样竟是有些眼熟,却也想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了。
文略……这个名字也有几分熟悉呢。
想了一会儿记不起来,青宁便将事情抛诸脑后,随李氏回了庄子,一路上找着由头逗李氏开心。
未料想,临近庄子,远远地就看着穆府的马车停在门口,李氏脸色更不好看了。
第六十三章 悠闲[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