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古罗马法律(凑字数用的)[2/2页]

狗头军师 虎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转物(res
      i)不适用时效的规定;但妇女转让其物时,曾取得监护人同意的,不在此限。
      三、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四、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hereessui),其遗产由最近的族亲继承。
      五、如无族亲时,由宗亲(genhies)继承。
      六、遗嘱未指定监护人时,由族亲为法定监护人。
      七、精神病人(frios)因无保佐人时,对其身体和财产由族亲保护之;无族亲时由宗亲保护之。
      浪费人(rodig)不得管理其财产,应由其族亲为他的保佐人。
      八、获释奴(libert)未立遗嘱而死亡时,如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归恩主所有。
      九、被继承人的债权和债务,由各继承人按其应继分的比例分配之。
      十、遗产的分割,按遗产分析诉处理。
      十一、以遗嘱解放奴隶而以支付一定金额给继承人为条件的,则该奴隶在付足金额后,即取得自由;如该奴隶已被转让,则在付给让受人以该金额后,亦即取得自由。
      注释:
      :指在罗马农业社会中视为重要的财富,其所有权的移转,必须用法定的特定方式[详见后。这些东西包括:1、意大利境内的土地;2、奴隶;3、能驮载或拉车的家畜(牛、马、驴、骡);5、意大利耕地的地役权。(参阅《苏皖政治学院季刊》创刊号,周[木丹,《罗马法上的几个问题的研究》第19页)
      :指被继承人代亡时,从家长权或夫权下解放出来的子女和妻子等,他们可以直接继承死者的遗产。(见j代克拉勒耳《罗马和罗马法》第307页)
      :同一姓氏并祭同一祖先的,但因年代久远,世系已无可考;或译同姓人,似欠妥,因同姓并不都祭同一个祖先。(参阅g科尔尼《罗马法》第8、19、79页)
      :按古罗马的习惯法,监护和保佐制度都是以保护法定继承人的利益为目的,故参照本表第五和第七条,互补充“无族亲时由宗亲监护”。(见ae吉法尔《罗马法要论》第2728页)
      :据认为,frios是指疯子,学者对精神病人的解释意见不一
      :rodig指滥用祖传遗产,致使损害法定继承人利益的。
      第六表所有权和占有
      一、凡依“现金借贷”(nexu)或“要式买卖”的方式缔结契约的,其所用的语言即为当事人的法律。
      二、凡主张曾缔结“现金借贷”或“要式买卖”契约的,负举证之责;缔结上述契约后又否认的,处以双倍于标的的罚金。
      三、使用土地的取得时效为二年,其他物品为一年。
      四、妻不愿依一年使用时效而缔结有夫权婚姻的,则应每年连续外宿三夜以中断时效的完成。
      五、外国人永远不能因使用而取得罗马市民财产的所有权。
      六、于诉讼进行中,在长官前对物的所有权有争议时,应裁定该物归事实上的占有者,或认为合适的人暂行占有。
      有关自由身份之诉,应裁定由主张该人为自由人的一方占有所争的对象。
      七、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
      八、凡依“要式卖买”或“拟诉弃权”(ceessre)的方式转让物品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九、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
      十、但在上述情况下,可对改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
      十一、在木料和建筑物已分离,或作葡萄架的柱子已从地中拔出后,则原
      所有人有权取回。
      注释:
      :“要式买卖”为古罗马移转所有权的一种方式,又称“用铜块和秤(eraeset
      li
      a)的方式”,其手续由买卖双方在五个证人和一个司秤(li
      iens)前,由买受人一手持标的物或其标志,一手持调会说:“按罗马法律,此物为我所有,我是用此铜块和秤买得的”,说完了,就把铜块敲秤后交给出卖人,买卖手续就完成了。“现金借贷”通说也采“用铜块和秤”的办法,只是用语是出借人对借用人为处罚的声明。到期不还,出借人对借用人有权实施对人执行。(见冯韦泰《罗马法债编》第二册第36页)
      :古代罗马的婚姻分有夫权婚姻(正式婚姻)和无夫权婚姻(略式婚姻)两种,夫权的取得,或依法定方式结婚,或因经过连续一年的共同生活,后者称时效婚。在有夫权婚姻中,妻子处于夫或夫的家长的权力支配下,她的地位和她的子女一样,他们(她们)视同姐弟姐妹;在无夫权婚姻中,妻的地位和未结婚前同。(参阅l迪普里埃:《罗马法提要》第一册第109112页)
      :“拟诉弃权”是利用诉讼程序以移转所有权的方式。其办法是买卖双方带着标的物或其标志到长官前,伪装诉讼,由买受人为原告,主张该物为他所有,出卖人为被告,对买受人的主张加以承认或默不抗辞,遂由长官把标的物判归买受人所有。(e屈克第274—275页)
      第七表土地和房屋(相邻关系)
      一、建筑物的周围应用二尺半宽的空地,以便通行。
      二、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其他树木留五尺。
      三、有关园子……祖产……谷仓……的规定(原文有缺漏)。,
      四、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五尺,以便通行和犁地,该空地不适用时效的规定。
      五、疆界发生争执时,由长官委任仲裁员三人解决之。
      六、在他人土地上有通行权的,其道路宽度,直向为八尺,转弯处为十六尺。
      七、如供役地人未将道路保持在可供通行的状态时,则有通行权者得把运货车通过他认为适宜的地方。
      八、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
      九、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
      十、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第八表私犯
      一、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歌唱侮辱他人的歌词的,处死刑。
      二、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依同态复仇而“毁伤其形体”(原文为berurusit)。
      三、折断自由人一骨的,处300阿斯的罚金;如被害人为奴隶,处150阿斯的罚金。
      四、对人施行其他强暴行为的,处25阿斯的罚金。
      五、对他人的偶然侵害,应负赔偿责任。
      六、牲畜损害他人的,由其所有人负赔偿责任,或将该牲畜交与被害人。
      七、让自己的牲畜在他人田中吃食,应负赔偿责任;但如他人的果实落在自己的田中而被牲畜吃掉的,则不需负责。
      八、不得以蛊术损害他人的庄稼;不得擅自把一地的庄稼移置他地……。
      九、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
      十、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
      十一、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以25阿斯的罚金。
      十二、夜间行窃,如当场被杀,应视将其杀死为合法。
      十三、白日行窃,除用武器拒捕外,不得杀之。
      十四、现行窃盗被捕,处笞刑后交被窃者处理;如为奴隶,处笞刑后投塔尔佩欧(tareio)岩下摔死。如为未适婚人,由长官酌处笞刑,并责令赔偿损失。
      十五、正式搜查赃物时,搜查人应赤身光体,仅以亚麻布围腰,双手捧一盘。凡以正式方式在窃贼家搜出赃物的,以现行盗窃罪论处;如以非正式方式搜出或在他处查获的,则处盗窃者三倍于脏物的罚金。
      十六、对非现行盗窃提起的诉讼,仅得处盗窃者两倍于赃物的罚金。
      十七、对盗窃的物件,不适用取得时效的规定。
      十八、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
      十九、受寄人不忠实的,处以双倍于所致损害的罚金。
      二十、监护人不忠实的,任何人都有权诉请撤换;其侵吞受监护人财产的,处以双倍于该财产的罚金。
      二十一、恩主诈骗被保护人(clientes)的,“应作祭神的牺牲品”(原文为saceresto)。
      二十二、法律行为中的证人或司秤,如事后拒绝作证的,即为“不名誉者”,从此丧失作证的资格,亦不得请他人为之作证。
      二十三、作伪证的,投于塔尔佩欧岩下摔死。
      二十四、杀人者处死刑;过失致人于死的,应以公羊一只祭神,以代本人。
      二十五、施魔法或以毒药杀人的,处死刑。
      二十六、夜间在城市举行扰乱治安的集会的,处死刑。
      二十七、士兵或其他社团的成员,得订立其组织的章程,但以不违背法律为限。
      注释:
      eberurusit,国内多译为折断四肢,似与原意不符
      :指已可结婚的人,罗马古代,男女结婚的年龄并无统一规定,由家长按子女成长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后定男14岁、女12岁为适婚年龄(费利尼欧《罗马法》第277278页)
      :塔尔佩欧岩石是由卡皮托山丘上朱庇特庙附近的一块岩石,罗马人常把犯罪的人从岩上摔下来,作为死刑的一种。【字母加注,tareio和tareia,就是那个传说中,出卖城市,最后被人用盾牌压死的姑娘塔彼亚,这二者有联系吗?】
      :对于利息限制的具体比率,学者意见不一,主要有下述两说:由于“”的涵义是112,因此,有主张最高利率不得超过月息一分的;有的则认为罗马当时虽已采用了鲁马历法[?,但民间习惯仍沿用每年十个月的旧历法,因此,最高限制应为月息8333%。
      :指受罗马市民保护的自由人。通说谓原系外国人来罗马而受有权势者保护的以及获释奴隶和其后裔。恩主和被保护人之间的关系,受宗教严格的制约。(参阅维伦斯《罗马公法》第三版第3842页)
      :在古代罗马,不能作证是一项极为严厉的制裁,因当时一切重要的法律行为,如不动产和奴隶牛马等的买卖、现金借贷、结婚、立遗嘱等均须证人参加,故不能作证,无异剥夺一个人的行为能力。
      第九表公法
      一、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二、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enur的权力。
      三、经长官委任的承审员或仲裁员,在执行职务中收受贿赂的,处死刑。
      四、执行死刑时由刑事事务官监场。对一切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诉。
      五、凡煽动敌人反对自己的国家,或把市民献给敌人的,处死刑。
      六、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第十表宗教法
      一、不得在市区内埋葬或焚化尸体。
      二、对丧事不宜过份铺张……,火葬用的木柴,不得用斧削光。
      三、埋葬或火化时,死者的丧衣以三件为限,紫色的以一件为限,奏乐的人以十名为限。
      四、出丧时,妇女不得抓面毁容,也不得无节制地嚎哭。
      五、不得收集死者的骸骨为之举行葬礼,但死于战场或异邦的,不在此限。
      六、禁止:对奴隶的尸体用香料防腐;举行丧事宴会、奢侈地洒圣水、长行列的花环、用香炉焚香。
      七、如果死者本人或其奴隶和马,因受奖而获得的花环,则在丧礼期间,准死者或其亲属佩戴。
      八、不得为一人举行二次丧礼,亦不得为他备置两付棺木。
      九、死者不得有金饰随葬,但如牙齿是用金镶的,准其随同火化或埋葬。
      十、非经所有人同意,不得在离其房屋六十尺以内进行火葬或挖造坟墓。
      十一、墓地及坟墓周围的余地,不适用取得时效的规定。
      第十一表前五表的补充
      一、平民和贵族,不得通婚。
      注释:
      :此项禁令于公元前分15年经卡鲁黎亚法废止
      第十二表后五表的补充
      一、,对购买牲畜供祭神之用而不付价金,或出租牲畜将租金供祭神之需而租用人不付租金的,则债权人有权对债务人的财产实施扣押。
      二、家属或奴隶因私犯而造成损害的,家长、家主应负赔偿责任,或将其
      交被害人处理。
      三、凡以不诚实的方法取得物的占有的,由长官委任仲裁员三人处理之,如占有人败诉,应返还所得孽息的双倍
      四、系争物不得作为祭品,违者处该物价款双倍的罚金
      五、前后制定的法律有冲突时,后法取消前法。
      记得看《斯巴达克斯》的时候,作者将“她并不太遵守十二铜表法上的某些条文”作为女性通奸的隐晦说法,,但在看上面的资料时却没有看到有关通奸和强奸的规定与定罪方法,有点奇怪。
      古罗马与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古罗马与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开始。
      约公元前753年,传说罗马建城。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以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公元前509年,罗马王政时代结束,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453年,晋国赵、韩、魏三家共灭知氏,三分其领地。
      公元前449年,罗马颁行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开始变法。
      公元前264年—前241年,罗马与迦太基爆发第一次布匿战争。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建立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自称“始皇帝”。
      公元前218年—前201年,罗马与迦太基爆发第二次布匿战争。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击败项羽,建立西汉王朝。
      公元前149年—前146年,罗马与迦太基爆发第三次布匿战争,迦太基城被摧毁。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即位,西汉进入强盛时期。
      公元前2世纪30年代—前1世纪30年代,罗马内战时代。
      公元前119年,西汉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从此匈奴远徙。
      公元前73年—前71年,罗马斯巴达克奴隶大起义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对西域进行管辖。
      公元前60年,罗马庞培、克拉苏、恺撒结成“前三头政治”。
      公元前51年,汉宣帝刘询召集石渠阁会议,讨论五经异同。
      公元前43年,罗马安东尼、屋大维、李必达结成“后三头政治”。
      公元前33年,西汉王昭君出塞。
      公元前27年,屋大维确立元首制,建立罗马帝国。
      公元8年,王莽代汉建立新朝。
      公元9年,条顿森林战役
      公元14年—68年,罗马帝国朱里亚克劳狄王朝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王朝。
      公元69—96年,罗马帝国弗拉维王朝。
      公元73年,东汉窦固击败匈奴,班超出使西域。
      公元79年,罗马维苏威火山爆发,庞贝等城被湮没
      公元92年,宦官郑众等因诛杀外戚有功而封侯,宦官开始用权。
      公元96年—192年,罗马帝国安东尼王朝。
      公元97年,东汉班超派遣甘英出使大秦(即罗马帝国),甘英至条支,临海而还。
      公元166年,大秦(罗马)王安敦使者至汉朝。
      公元184年,张角领导黄巾大起义。
      公元193年—235年,罗马帝国塞维鲁王朝。
      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军队。
      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把罗马公民权授予境内自由人。
      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为帝,建立魏国。
      公元235年—284年,罗马社会陷入“三世纪危机”,蛮族开始越境入侵。
      公元280年,西晋灭吴,短暂统一中国。
      公元284年—305年,罗马戴克里先进行改革。
      公元291年,西晋爆发“八王之乱”。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皇帝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合法。
      公元316年,匈奴兵攻占长安,西晋结束,次年东晋建立。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迁都拜占庭,改名君士坦丁堡
      公元383年,东晋军队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军队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公元420年,刘裕废东晋帝自立,国号宋,史称刘宋,南朝开始。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洛奥古斯都被废除,西罗马帝国灭亡。
      古罗马《民法大全》(节选)
      古罗马《民法大全》(节选)
      古罗马《民法大全》(节选)
      ——“宁可让罪犯逃脱惩罚,也不可枉屈一人”
      古罗马对西方文明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其完备的法律体系,包括市民法(仅适用于罗马公民)、自然法(适用于所有人)和国家关系法(用于调节罗马人与其它民族之间的关系)。从公元二至六世纪,罗马法经历了一个不断补充和完善的过程,至公元534年在东罗马帝国国王查士丁尼的主持下编撰完成并颁布施行,后人称之为《民法大全》。该法典对西方文明的影响被认为仅次于《圣经》,其基本思想和原则已融入西方乃至世界各国的法律中。读者可以从这里节选的一些条文中领略到罗马法的博大精深,如对证据、公正、思想自由和契约精神的肯定。
      ●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如译为‘宁可漏网一千,不可枉屈一人‘可能更体现此原则的思想)
      ●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提供证据的责任在陈述事实的一方,而非否认事实的一方。
      ●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
      ●武力和畏惧完全与自愿的同意背道而驰,而后者乃诚实契约之根基;容许任何此类行为都是悖逆道德的。
      ●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起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未成年人也不得参与公务。
      ●人人都应养育自己的后代;任何人若认为自己可以遗弃孩子,都将受到法律的惩罚。家长或监护人如果弃自己的孩子于死地,则当孩子被他人出于同情之动机救助后,原家长或保护人根本无权得到孩子,因为任何人都无理由声称一个被他弃于死地的孩子依然属于他。
      ●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不得轻视,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
      ●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
      ●当几名罪犯与同一桩案子有牵连时,对他们的审讯应从其中胆小怕事者和年幼者开始。
      ●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然而在涉及与王侯有关的叛国罪时,如果需要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迫,则所有人都无一例外地应接受拷问。
      ●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
      ●在涉及自由问题时,如果当事人的社会地位有争议,则不必通过拷问来寻求真相。
      罗马法的地位确实相当高,可说他是近代西方法系的源头,连现在中国的民法都要引进他的某些精神,可见他的重要。说到西方民法的核心精神,其实就两条,“天赋人权”和“私权神圣”。

古罗马法律(凑字数用的)[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