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一十节 暹罗局势[1/2页]

我是师长范哈儿 黄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一百一十节暹罗局势
      华人在暹罗的影响力,绝对不想平常人想象的那么普通,在华人主导暹罗经济上层几百年后,他所形成的影响力,根本不是印尼、马来等国的华人所能比拟的。
      不管是暹罗王室之中,还是贵族和其他军政大家族中,拥有部分华人血统的暹罗人,都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通过这次政变上台的军人政权,基本不可能随便对华人采取彻底的歧视或者是排除措施。一旦真正实施彻底的排华政策,可能大半个暹罗的上层人士,都得被排除出去了。
      1932年人民党发动的军事政变中,人民党的实际发起人还是一位众所周知的华裔比里帕侬荣,汉名陈嘉祥(陈璋茂),对华态度还算友善。
      帕侬荣的父亲是个稻米批发商人,拥有华人和暹罗人的血统,而母亲是暹罗人。帕侬荣生于泰国古都阿瑜陀耶城。巴黎大学法学博士,1927年在巴黎创建了暹罗人民党(又称民党),泰国1932年政变后,出任玛奴巴功内阁的不管部部长。1933年6月20日,披耶帕凤支持的少壮派军官銮披汶颂堪等人发动护法运动,推翻玛努巴功,重新召开议会,恢复宪法。后成立了以披耶帕凤为总理的新立宪政府。陈嘉祥任披耶帕凤新政府的内务部长,后来一度出任外交部长。
      在1933年的时候,暹罗的军人政府才刚刚上台,反华政策还基本没出来。以后作为排华主力的大独裁者銮披汶颂堪,现在也还只是国防部长,并不能完全施行他参考自纳粹德国的排华主张。
      历史上,暹罗几年政变后的独裁者銮披汶颂堪,一度采取了极端恶劣的排华措施,也确实对华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但主要属于政府层面的排华,实际暹罗民间的反华倾向却是并不大,最终影响和后世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的排华相比,情况也是相对要好不少,损失的多为金钱和地位。有些政策和行动,在民间的强烈反弹下,也不得不才一出来,就自动被独裁政府自己收了回去。
      当然,不管怎么样的程度,华人都不可能任由人欺凌,现在民党立宪政府和军人立宪政府上台后先后对华人采取的态度,已经激起了部分暹罗华人高层的不满,在这样的情况下,范哈儿这个西南军政大员表态对暹罗局势关注,立刻引来这些华人和部分暹罗王室成员的热烈欢迎。
      尤其是他对暹罗王室安全的关注,更是也引起了大量暹罗平民的支持。
      此时的大部分暹罗人,对于暹罗王的观念,还没有因为几年后独裁者政权的影响,而变得非常恶劣。信佛的暹罗人,按照传统都曾宣誓过效忠暹罗王的誓言,深怕不遵守会在死后坠阿鼻地狱,所以即便是政变的军人政权,也根本不敢对暹罗王怎么样,更多是对王室其他成员的迫害。但也仅仅是将大部分王室成员外派为驻各国大使,并不敢真正赶尽杀绝,例如苏萨瓦翁沙尼萨瓦地瓦亲王任暹罗驻英国大使,巴莫亲王任泰国驻美大使。
      暹罗华人之前已经几次联络南京政府,希望政府对暹罗的局势进行干涉,但蒋某人这时候国内还没安定,哪里可能去插手和日本有关的暹罗政局,除了发表一些不痛不痒的呼吁,基本没有采取任何实质行动。
      所以范哈儿的这一表态,几乎是被暹罗部分华人,当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一时之间,来自暹罗的电报,源源不断的送到了范哈儿的桌面上。
      这些华侨深知国内官场的潜规则,还没提出要求,就已经纷纷提前给出了好处:几百顿的大米用于赈济四川旱灾,几百吨的龙眼作为对范哈儿个人的赞助。其他真金白银的捐款,也是源源不断的过来。
      所有的电报中,几乎带上了这种那种送给范哈儿集团的好东西。
      就连暹罗王室中出暹罗王外最杰出的两位代表人物,萨瓦地瓦亲王和巴莫亲王,也先后发来电报,对范哈儿的支持表示感谢,并且希望在适当的时候,能够访问重庆,商谈一下彼此对暹罗最新形势的看法。
      范哈儿的行为,龙云、刘文辉等人并不理解,甚至特意致电询问他插手暹罗事务的原因。
      对此,范哈儿的正式答复是:
      “暹罗近期过于重视武备建设,再观其新执政者颇有反华倾向,又与东洋之日本狼狈为奸,如等其兵强马壮,他日日寇犯境之时,难保其不与日人勾结两相夹击,从西部攻击我国土,行瓜分中国之事。

第一百一十节 暹罗局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