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八十九节 宣不宣战[1/2页]

我是师长范哈儿 黄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一百八十九节宣不宣战
      范哈儿这半个局外人,都已经动用自己的私人资本,来给何部长的漏洞擦屁股了,军政部这边当然也不能没有表示。
      “如今大战在即,各部的军需要求数目极为庞大。我最多也能只能抽个二三十门火炮,几十挺机枪。”何部长的回答很肯定。
      对于自己的家当,他还是很清楚的。
      同时对于自己的做法,这位部长也觉得没什么问题。
      至少别人不可能拿这事,来指责他什么。
      最后还是老蒋对这件事情进行了拍板:
      “仅仅是这些还不够,再从江防司令部,调5门150毫米榴弹炮过去,再把那些老式废弃军舰的主炮,也拆下来,都装到这些工事上去。”
      他也是行家,知道这些看起来坚固的防御工事,如果没有大口径远程火炮支撑,其实最终也只能是被日军大口径远程火炮定点摧毁的命运。当初预定的工事火炮,其实就都是因为属于大口径的火炮,才会那么吸引各部长官,拼命从军政部中争夺,甚至到现在还记着何应钦的好处,站出来为他说话。
      只是到了现在,那些被各部吃下的火炮,再想让他们吐出来,就比较难了。
      老蒋深通权谋之道,如果是别的情况,以他的性格,对于这样渎职的行为,就算是何应钦这个高官,他也会直接动手清除。但是现在好处最终还是在自己的部下手中,就只能无奈的自己出手,给何应钦和自己那些嫡系将领擦屁股了。
      现在从江防司令部抽调,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虽然那些炮制式和陆军的肯定不同,但面对日本优势海军,这些大口径榴弹炮,实际能发挥出来的作用,估计也不大,还不如抽到陆军的防御工事中去,也许还能发挥一点作用呢。
      启用沪宁线上国防工程的议题,就这么决定了。
      具体事务,则会交由军事委员会下属的总参谋部和军政部一起负责实施,像范哈儿他们这些实力派将军,基本不会参与。
      随后关于民国二十六年国防计划的讨论,也是顺利成章的完全通过了。
      范哈儿对于按照参谋部预案,进行抗日的战术战略安排,完全没有异议。
      实际上,就算他有其他大的战略设想,这个时候提出来也已经来不及了。
      涉及这种全国性战略部署的规划,根本不是一两天时间,就能设定好的,更不好说还要进行各种国军内部各派系角力和斗争了。范哈儿占据西南地区多年,有关针对西南地区和中南半岛的很多军事计划,到是由自己的参谋部制定了不少。但华东、华北地区,毕竟不在他的控制范围之内,能够粗略了解一些基本情况就很不错,一般无法得到能够制定详细作战计划需要的各种情报、数据,所以他现在能在华东、华北的小规模战役上,进行小打小闹的改进,就算他目前最大的能力范围了。
      军事委员会会议开到现在,实际上时间已经很长,不过老蒋并没有马上结束会议,而是转向对范哈儿说道:
      “范哈公,你的第七军,将在明日抵达南京,按照总参谋部的预设,第七军在南京浦口营地休息调整一天后,再从津浦线搭乘火车前往徐州,随时准备继续北上支援华北战事,你意下如何?”
      对于北上参加抗日,范哈儿当然不会拒绝。
      当初他和老蒋提出的西南军出川抗战,第一个提到的战场,就是华北。不过他知道,眼下国民政府正准备开辟淞沪战役,这时候如果北上,不一定能够支援到已经实力够强的平津两地,到是淞沪战线这儿,铁定要错过机会了。
      如果是在七月初的时候,他肯定会第一个要求去华北,不过如今华北战事已经进入白热化,自己第七军就算调过去,后勤和战场展开上,其实也并不一定能跟得上。所以范哈儿现在,内心其实有几分想留在淞沪战场的意思。
      毕竟,淞沪一战直接关系南京的安全,他参加抗战的战役中,最想改变的就是保卫南京战役的结果,他不想再让悲剧发生,所以最好还是留在淞沪战场上。
      当即就进行了表态:
      “我昨天来到南京,就听说津浦线现在正全力抢运支援华北的物资,还有能力送我们一个军北上的运力么?如果不能及时将第七军调上华北一线,还不如让范某参加在沪宁一带的狙击战呢,范某出川来,是来打日本鬼子的,可不是闲着没事去徐州游玩的。”
      津浦铁路始建于1908年,1912年全线通车。北起天津总站(今天津北站),南至江苏浦口,全长公里,后因故延至天津东站,正线全长为公里,设站85个。
      这条战略性公路,对于这个时代的中国来说,绝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听到范哈儿的回答,老蒋还没有答话,一边的何应钦,就立刻接口过来:
      “如今从浦口到徐州一线,运输压力还不大,但从浦口到天津,却因为大量车头被日军扣留,导致运输能力大减,所有的火车,都集中在抢运北上的抗日物资,以及南下的逃难国民,所以你部到徐州后,如果想尽快参战,很可能只有自己想办法北上。”
      “这怎么可能?”范哈儿脑袋摇得像拨浪鼓。“第七军不算士兵,光是各种辎重物资,就得两个车皮来运。没有火车,难道还让我们的士兵去搬不成?”
      有时候,一个国家的战略准备做的够不够,看看这些交通运输上的事情,就能看得出来。
      二战中的德国,因为希特勒战前大修高速公路,而没有交通运输的困扰,十成战力,能十成的发挥出来。而二战中的中国,仅仅依靠寥寥几条铁路大动脉,还不一定配备了充足的火车头,在公路和水路不发达的地方,根本无法及时进行兵力调度。后来抗战中诸多不理因素中,这交通不便,兵力调集困难,就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在津浦线明显不能将第七军及时调度到平津第一战场后,随后的讨论结果,还是决定将老范的部队留在华东战场。
      实际上,老蒋对于范哈儿的第七军留下来,也很是高兴。
      众所周知,老蒋很有主动开辟淞沪战场的意思,而这个时候,手上能动用的兵力越多,他最后取胜的把握,也就越大。之前想调范哈儿北上,是因为两人此前达成的抗日合作协议时,只说了川军北上抗日,所以不好意思将他们强行留在华东战场。现在范哈儿自己都答应了,老蒋怎么还故意驱赶。
      所以很自然的,军事委员会作出决定,让第七军暂时留在浦口营地,暂定任务为协防守军,阻止日军从长江登陆袭击南京。
      而至于接下来到底是会是什么安排,范哈儿早已经猜到,当然是参加淞沪抗战了。
      不过这时候老蒋的国内派系协调和兵力调度工作,还没有完全结束,所以这战事还没提上日程。
      会议最后的决议是在8月4日举行最高国防会议,

第一百八十九节 宣不宣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