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九十九节 优势不再[1/2页]

我是师长范哈儿 黄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一百九十九节优势不再
      雷击行动后,老蒋还动用了国民党宣传部的一些手段,很是讲了一些对日作战即将胜利的不实评论。
      这作为一种战争动员手段,当然是应当的,但是范哈儿却知道,要是接下来国军如果连续战败的话,就会对民心和统治威望,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了。
      普通的人,在打顺风仗的时候,自然是极为踊跃,一旦是逆势抗争,就显得不那么积极了。
      现在的宣传,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苏浙赣等地,在中央的宣传下,短时间就召集到了大量的新兵,并且社会各界对于抗日的捐赠,也是极为踊跃。
      至于其他更远一点的省份,虽然反应还没有那么及时,但在看到眼前上海的战争进展后,还是纷纷决定响应最高国防会议的战争动员和征集令,派兵派物支援国民政府,积极参加抗日作战。
      此时聚集在上海的国军兵力,已经达到了五十多万人。正在集结准备增援的,还有三个集团军。
      所以就算日军的援军全部抵达了上海,在正面兵力上,也不可能形成对中国的绝对优势。
      不过,日军拥有的特点,才是日军能够在三个月内突破上海防御的原因。因为海军重火力的支援,日军在上海近郊拥有压倒国家的火力;同时又是日军可以比中国快得多的推进速度,在国军组织第二道防线前,突破国军所有后防的原因。
      其实仔细看看,日军的战役布署简单得很。日军不是不能迅速突破国军防线,而是不能太早突破,日军需要一个“依靠炮火优势消灭国家精锐力量”的时间空间。
      像淞沪战役这样的战争,国军当然是早就推演过几遍,但是侵华之心已有几十年的日军,更是不知道推演过不知道几十遍几百遍了。
      历史上,日军利用那几千的海军陆战队弃卒作为诱饵,让国军大规模的进攻,然后他们派遣军舰和飞机,大肆轰炸顶着日军炮火进攻的国军。不精大量精锐的战士,白白战死在日军的舰炮、炸弹之下,国军的很多先进武器,包括战车、飞机、大口径火炮,都在这历次的强攻行动中,大规模的损毁。
      当日军从容不迫的从本土和海外殖民地调集来最精锐的部队时,正好以逸待劳,继续在军舰和飞机的支持下,一战就击溃久战疲惫的国军将士。时间裕量,是战场上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为什么内战中,农民可以支援共军火力的关键原因。那就是,令敌方停滞时,自已一方可以利用时间裕量,完备因为后勤速度上的不足。日军是故意吸引国军在海军火力范围内“足够长”的时间,大量消耗国军有生力量和预备队后,再实施“出人意料”的纵深突破。
      其实日军大本营,对于上海战场上的普通陆军士兵伤亡,并不是特别介意,这次雷击行动,除了沉没的军舰外,士兵之类的,他们完全可以再付出几个饭团进行招募就可以了。到是没能有效杀伤多少国军,让日军大本营很是遗憾。
      此时的上海日军,在增援了两个师团后,已经完全有了在正面战场和国军一战的能力,但是日军大本营和松井,却还是都选择了陆军暂时在浦东登陆,依靠沿海要塞,背靠海军大炮,狙击国军的陆上进攻。
      因为国剧你的空中部队,对于日军国之重器的军舰威胁实在太。在解决掉这个麻烦前,他们都不可愿意冒险进攻。
      日军的战略战术,也暴露出了日军战略上的一个极大缺陷:以“超限”的战争手段,打的总是“有限目的”的战争。本来想依托军舰大炮消耗中国陆军的有生力量,当中国空军出现,影响到了他们发挥后,就又只能选择保守的行动,只想着解决空中麻烦后,继续使用原来的战术。
      这个想法,很保守。
      不过保守是保守,效果却真是不错。
      上海之战之所以难打,就在于中国没有强大的海军,老蒋的第一舰队,早在刚开战的时候,就找地方躲起来了,无论大陆上国军如何大胜,都不会真正威胁日本,也很难攻克日军依托海军在上海近岸的要塞。
      当暂时消除了日军计划中从上海进攻中国首都的可能性,更无法达成从北而南征服中国的作战计划,而国军也在嘉湖布置了三条国防防线后,说明国军在南方开始作战的成果,已经达到了彼方最高的预期。蒋百里在参谋部制订计划时就声称“迫使日军作战重心南移”,现在目的基本已经达到,国军这边也根本没想着趁势加强其他面进攻之类的打算。
      所以在松井选择驻兵浦东,依靠要塞和海军等待空军的时候,双方的战事,就暂时没有那么激烈了。
      但在这期间,对中国不利的消息,还是不断传来。
      最让老蒋感到不舒服的,就是美国还是因为中日正式宣战,决定对两国施行武器和贸易禁运。
      这其中,贸易禁运还不会马上执行,但武器禁令,不仅马上执行,就连已经履行了一半的合同,本来已经装船的武器,都被扣留下来,严格执行。
      至于那些贸易禁令并没有马上施行,也不是因为美国对中国格外开眼,而是那些和日本贸易关系几位密切的几个财团,在相关利益影响下,成功游说了国会和相关部分,让他们可以得以继续完成已经在履行的对日合同,完成最后一批废钢和石油的契约。
      这种明显歧视性的待遇,让中国驻美大使极为不满,但在请示国内,询问是否以国家的名义,正式发出交涉公函时,老蒋却以“不伤友邦情面”作为答复,让大使不对此特别提出抗议,只是表示,如果继续发生这样的事情,则必须和美国交涉。
      这样的消息传开,自然是有人赞,也有人骂,不过肯定不会最终影响到老蒋的决定罢了。
      两天后,日军增援的战机开始陆续抵达上海。
      随后,增援的第9、13、101三个师团及台湾守备队(重藤支队),也赶到了上海,交由松井指挥。
      对于担任司令官的松井来说,接下来可以需要进行的攻击行动,完全不需要多做考虑。
      他直接派出了手上大部分战斗机和所有的轰炸机,分兵前去攻击南京和杭州。
      当戴笠的情报部门,得到相关情报时,匆忙起飞迎敌的范哈儿空军部队,已经来不及分兵进行救援了。
      在南京近郊附近的一场空战,双方损失了将近十架飞机,中方明显占优,但是由于日军的轰炸机部队存在,致使地面多处地方遭到轰炸,虽然因为拦截及时,没有伤害到人员密集区或者战略要地,但还是造成了数百人的伤亡。
      最严重的不利影响,还是遭到空袭的杭州。
      之前杭州的战机,大部分都被调集到了南京,接受范哈儿部队指挥,这次袭击虽然也提前收到了预警,防空部队全部进入了战斗状态,最终打下来三架日机,打伤五架日机,但日军的轰炸机部队,却是对地面造成了多处致命性的伤害。
      防空部队三处营地遭到轰炸,基本被毁,多处铁路和桥梁遭到炸毁,以致正准备从浙南去上海增援的中国部队,短时间无法继续前进。人员伤亡达上千人,经济损失更是上百万元。
      这次攻击行动,仍旧暴露除了中国国力的不足。
      防线太长,却没有足够的兵力,进行全

第一百九十九节 优势不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