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八十二节 香月撤职[1/2页]

我是师长范哈儿 黄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二百八十二节香月撤职
      “范将军,我觉得你一定要支持我的建议,要求你们蒋委员长放弃徐州,主动对日军发起攻击,不要计较守不守得住徐州,你们的持久战,关键还是看消灭多少日军。范将军,我相信你一定支持我的看法……”
      史迪威后来被老蒋讨厌,不是没有原因的。
      这位美国将军,即便是在他没有掌权的时候,就已经是个非常喜欢插手各种事务的人了。
      这位美国驻华武官,在访问了开封和徐州后,就认为,中国军队还是有一战之力的。尤其是他在背负了特殊使命,仔细观察了前线林效范的第二装甲团后,更是认为,只要中国军队能够好好发挥,拼死战斗,即便是在正面战场上,击败日军也不是不可能。
      而这位向来自我主见十分强的美国武官,在抵达徐州面见老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老蒋这位中国最高统帅直接提出来,应该放弃坚守徐州,而且要主动对进攻的日军发起反击,以中国的军队数量和部分精锐部队的战斗力,完全可以将进攻的日军包围全歼。
      史迪威的这个提议,不仅遭到了大多数参谋官的反对,也遭到了老蒋的不满。
      这位委员长不好意思对美国代表的意见发表什么评论,仅仅是以安全为由,决定将这位还准备教自己怎么打仗的美国武官,直接送回武汉去。
      可惜,这位史迪威将军,却是个不容易放弃的主。
      他在乘坐津浦路火车抵达南京换乘的时候,想方设法从即将前往武汉的客串上溜了下来,跑到范哈儿这边做说客来了。
      范哈儿和美国的经贸和军事关系极为密切,这位美国文官以前就和范哈儿有过较多的接触,彼此还算熟悉。
      刚开始的时候,范哈儿没有对史迪威有什么见外,对于他对中国军队的评价,以及中日战争长远未来的看法,也非常赞同,即便是有部分不同意见的地方,看在客人身份的份上,也就没有较真的提出来。
      但是现在听到史迪威关于主动放弃徐州,反而要出兵围歼进攻日军的主意后,范哈儿顿时有点坐不住了。
      实际上,凭心而论,此时的中国军队如果真按史迪威说的,放弃了徐州一城一地之得失,全线出击,尽量围歼进攻的日军,即便不可能将全部日军歼灭,但也并不是不能取胜,起码可以将超过五成的日军留下。
      但是不知道这位史迪威将军有没有想过,要是中国军队真这么做了,到时候还能剩下多少部队。
      这位将军根本没有考虑过中国军队内部的军心和彼此的勾心斗角,就直接提出了围歼的计划。
      其实即便仗打得再好,各位主管将军彼此不计前嫌,真的通力合作把日军打败,并且保留下来了大部分战力,那到时候,估计前线胜利的将军们,就会立刻忘了眼前的日军,争夺功劳瓜分利益,再不肯趁胜追击日军。待日军养足元气,再次卷土重来的时候,就绝对不是那时候的国军可以抵挡的了。
      这一点范哈儿很清楚,老蒋也很清楚。
      最高统帅部和中央军,在和日军作战的时候,确实也时刻不忘留一手,绝对不把自己的所有底子耗光。前线战斗的时候,如果中央军系统受到了多少的损失,协同作战的地方部队,起码也要负出差不多比例的兵力。
      这些中国军队内部的权斗术,史迪威根本不理解,但是这位为颇自以为是的武官,却是先后对着老将和范哈儿,直接贸然的提了出来。
      看来这位史迪威的顶头上司军事情报主管麦凯布不喜欢他,还真是有一定理由的。
      对上这么一个自以为是,喜欢自做主见的下属,任何一个上司都会头痛不已。
      不过考虑半响,范哈儿最终还是没有指责史迪威,甚至都没有反驳他。
      “史迪威,我的朋友,这件事情,并不是我一个战区司令所能决定的。徐州前线,有那么多的战区司令和各方面部队负责人,还有我们的蒋委员长,要我一个个的说服他们接受出击,这个恐怕在时间上来不及……”
      范哈儿尽量选择委员的方式,拒绝了史迪威这个提议。
      不管这个提议是多么的不理智,但史迪威的本心,肯定还是好的,范哈儿甚至可以说,他可能是这个时期外国驻华武官中,最真心希望汇中国能够赢得对日战争的外国人。
      史迪威听了范哈儿的解释,这位进局部了解中国军队派系内幕的武官,还是不放弃的继续游说。
      “范将军,如果仅仅是徐州的部分优秀,我同样觉得只是部分例外现象,但自从来了南京,见到你们的空军还有装甲团后,我就坚信,有了技术和人力的优势,仅仅是训练上的差异,中日之战的胜利方,肯定还是在中国这一边的……”
      言辞之中,这位美国因为觉得自己在战场上看到的中国军队,素质远远超过自己在训练场上看到的中国军队,所以在谈论的时候,一直不乏对中国军队,尤其是范哈儿的装甲部队的赞美之词。
      在这个这时候,范哈儿自然是想到什么说什么:
      “史迪威,我的朋友,也许你分析中国军队战力的这些话,应该多向你们的总统和国会说说,让他们相信,中国军队与日军的战争,是不可能轻易结束的,而如果他们想要一个能够抑制日本太平洋野心的盟友,中国绝对是最佳也是唯一的选择。”
      “这个当然,范将军,我一直将我的观点,以完整报告的形式,在向国内通报,对于中国实力的评价,本来就一直是如此……”
      两边这么一商量,就拖延了两天。
      这位美国将军,竟然真的就这么直接在南京留下了,而不回中国临时最高统帅部所在的武汉了。
      反正按照他的说法,去武汉也仅仅是收收电报发发电报,这事在南京也可以做,而且是真正靠近的前线,收集消息更快更容易,反而会让他的工作更加有效率。
      听到史迪威的这个回答,本来还准备赶他走的范哈儿,也只能无奈地摇摇头。
      这位既然公然打着收集情报的名义留下来,自己即便是心中早有这个怀疑,却也真不好因此他强行驱赶他。
      其实只要适当的注意保密,让某些有利于中美结盟,以及增加美国对华态度的重视,还是非常有好处的。
      所以虽然在身边多了一个婆婆,但范哈儿还是没有感到怎么特别烦心。
      那位史迪威有时候不识趣,有时候却也很识趣,他经常对范哈儿叙述自己的报告原文,不外乎对华有利的各种报告,让范哈儿知道后,放心了不少。
      起码日后美国想到在太平洋战场上还有一个中国的时候,不会没信心认为中国抗战还能坚持多久了。
      就在南京继续那激烈空战的时候

第二百八十二节 香月撤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