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百零一节 南下行动的第一步[1/2页]

我是师长范哈儿 黄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三百零一节南下行动的第一步
      英国政府的答复,让日本新内阁大为恼火,他们立刻声称,如继续应该让这些物资过境运输,将对英日关系产生严重的影响。为了加重这种威胁的份量,在毗连九龙租借地的边界上集结了五千名日军。局势一度变得非常危急,香港的英军当局下令毁坏了深圳河上的边境铁路桥和公路桥,香港政府则发出指示,强行把英国的妇女和儿童疏散到马尼拉和澳大利亚去。
      英国正在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同德意作战,这时又受到了日本的威胁,于是就向美国求援。1940年6月27日,洛西恩由澳大利亚驻美公使r?g?凯西陪同,拜会了美国国务卿,他说,法国的崩溃迫使英国政府重新考虑它先前执行的政策,尽力在一些小问题上同日本达成协议,但对日本在中国建立新秩序的计划,则要同美国联合起来加以抵制。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政府认为,只有两条路可供选择。首先的一条是美国通过全面禁运对日出口物资,以增加对日本的压力,否则就派遣美国军舰到新加坡。如果美国采取前一种施,英国将乐意予以配合。不然的话,美国是否愿意同英国联合提出解决远东问题的建议,这些建议将以让中国单干为基础;使西方在远东的权益得到尊重;使日本在欧洲战争中保持中立。
      这个建议,同最终遭到了美国方面的拒绝。
      不过1940年6月间,日本人已经成功使印度支那的法国当局停止取道海防和广州湾向重庆输送物资。
      印度支那联邦总督贾德鲁将军要求法国驻华盛顿大使弄清楚,能否指望从美国得到军事援助。回答是毫无办法;韦尔斯似乎已经劝告他接受日本的要求。因此,贾德鲁自己作主向日本人让了步。
      由于这件事,贝当元帅领导的波尔多政府(后迁维希)于6月25日决定召回贾德鲁;在海军上将达尔朗的推荐下,任命法国驻远东海军总司令德古海军上将接替贾德鲁。但是,贾德鲁却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辩护,一度拒绝让位。
      当西原将军于7月中提出要在印度支那建立空军基地以及日本军队在印度支那享有过境权的问题时,贾德鲁表示,在防止中国军队进入印度支那和在贸易事务方面,愿意同日本进行合作。但是,他宣称,凡涉及日本军事占领性质的事必须经过法日两国政府协商。他试图拖延,希望自己或许会得到来自某些方面的援军。可是,7月20日那天,维希政府强制他向德古办移交。
      在此期间,第二次近卫内阁已在日本就职,决定通过法国驻东京大使阿尔塞纳?亨利同维希政府进行谈判。
      8月1日,松冈向亨利提出在印度支那建立军事基地和日本军队的过境权问题。亨利犹豫不决,并说这等于是要法国同中国交战,松冈扬言,维希若不迅速答应下来,日本将诉诸武力。
      在河内,那个暂时接替西原的日本华南派遣军参谋长佐藤谦良大佐也向德古递交了一份类似的最后通牒。
      维希政府经其外交部长保罗?博杜安的提议,于8月3日决定拒绝日本的最后通牒,但又表示愿意同日本达成协议,使日本在中日战争期间可在印度支那享受军事上的方便,作为报答,日本应承认法国在印度支那的主权。博杜安将法国政府的决定转达给日本驻维希公使泽田,但泽田说,他对东京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德古接到命令,要他抵制日本华南派遣军进入印度支那的任何企图。
      博杜安不打算接受日本所坚持的各项要求,尽管如此,他认为,法国必须向日本作一些让步,因为在他看来,印度支那本身没有力量抵御日本的进攻。可是,他遭到了魏刚将军、殖民地总参谋长比雷将军和殖民部长莱默里的反对。但是,傅杜安不为所动,并反驳了比雷对印度支那法军力量的估计太乐观。他得到了陆军部长和空军部长勉强的支持。
      日本外务省同军方磋商之后,在8月21日夜间告诉亨利说,日本暂时只需要河内、朗商和富寿的三个空军基地,驻扎在这些基地的日军不会超过五、六千人。日本军队将取道海防河内老街和河内谅山这两条铁路线运兵,但是日本不能透露经过这些铁路输送的军队人数。日本同意,这些特权是暂时性的,但是对明确承认法国在印度支那的主权一事,却保持缄默。
      具体协定终于在9月22日签订了。该协定规定,日本人获准使用在东京省的三个飞机场,有权在这些地方驻扎六千名日军,并有权取道东京省输送二万五千名以内的日军去进攻云南的中国军队。另有一项协定规定,准许日本华南派遣军的一个师从谅山附近取道东京省转移到广东。
      重庆的国民政府和南京的范哈儿知道消息,对这个协议反应不同。
      重庆方面立刻发出警告,表示法国印度支那当局一旦被利用作为日军攻击中国的阵地,到时中国将同样会将法属印度支那作为攻击对象。
      而南京的范哈儿听到后,只是笑了笑,表示愿意支持重庆政府的决定。
      他看的很清楚,日本的狼子野心,不仅存在吞并法属印度支那,还有更南面的荷属东印度。
      随后发生一次事件,很好的证明了范哈儿的猜测。
      那支一直好象上了嚼子焦躁不安的日本华南派遣军,在协议签署后仿佛脱缰之马向谅山法军发动了进攻。法军征集来的安南兵逃跑了,外籍军团中有相当人数的德国兵似乎也叛变了,结果法国人遭到了一次惨败。
      这说明了博杜安对军事形势的估计一直要比比雷和马丁正确,法国印度支那军队根本不是日军的对手。
      但令人惊奇的时候,战事发生后,德古和博杜安还向日本呼吁,希望日本天皇以个人名义发布一道命令,要日本军队停止推进。更奇迹的是,裕仁还真下达了命令,并且这道命令发生了效果。日本陆相东条接着把应对此事负责的司令官安藤将军及其参谋人员一起撤职,把安藤部下的一些军官送交军事法庭。日本人向法国人道歉,交还战俘,还从谅山撤出军队。那个肇事的日本师取道海防撤走,西原由于没有能力控制日本华南派遣军,于10月2日由澄田将军接替。
      至此,日军成功进入法属印度支那。
      重庆国民政府担心的,日军可能会以法属印度支那作为攻击阵地的事情,并没有发生。此时的日本,在得到了驻军权,已经把目光看向了更南的新加坡和他觊觎已久的荷属东印度。
      早在1940年4月,日本米内内阁就发表声明,希望维持荷属东印度现状。这个声明引起了世界的注意,荷属东印度的确是东亚的石油宝库,年产约800万吨,大约相当于日本的20倍。日本当时每年需要石油约500万吨,但自给能力却不足十分之一。
      1940年9月和10月,日本相继特派商工大臣小林一三,后又于12月特派芳泽谦吉大使前往荷属东印度,进行关于石油关系的谈判。荷兰原是美英对日经济战略的一翼,因此同荷属东印度的谈判,实质上几乎与同美英谈判没有区别,结果,谈判并未取得日本预期的进展。
      在当时,有许多日本人都相信美日战争不可避免,即令现在不打,将来也是要打,所以迟打不如早打,何况当时的时机似乎并非不利。甚至到了战后,也还有人以这样的理由来掩饰其前辈的过错或为其争论辩护。
     &

第三百零一节 南下行动的第一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