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节油田保卫战计划
在麦克阿瑟的帮助下,澳大利亚政府也在美国国会山游说和在美国报刊上宣传“太平洋第一”的主张。在这方面,他们和中国以及范哈儿,都有共同的利益选择。
即便现在的中国实力增强了好几分,即便范哈儿熟知很多内幕,但他毕竟不是神人,能够仅凭他一己之力,在短短几年间,就力挽狂澜,独力拯救这个国家。在范哈儿和中国领导人的心中,都认定只有几个同盟国携手合力,才能彻底的击败日本。
在这个时空,因为自身和日本的国力对比产生了变化,老蒋和最高统帅部的很多人,也已经有信心提出彻底击败日本,赢得最终的胜利了。即便现在国内仍有部分人士,认为日本是在代表整个亚洲与欧美作战,所以只要日本能体面归还中国的被占领土就可以真正和解,但是老蒋他们心中,却已经和历史上停留在口头的彻底决战不同,他们看到了重建亚洲新秩序,重提中国国际地位的大好机会,所以不管是内心还是口头,都真正决定将和日本的决战进行下去。
这一点变化,就造成了上层人物大多都在真正执行抗日政策了。
当麦克阿瑟从菲律宾到达澳大利亚的时候,人们把他当作英雄来欢迎——但他却发现,他预料已经集结好了的、只等着他在打败日本的战役中予以指挥的同盟国陆军和空军部队,事实上压根就不存在。
他急于兴师收复菲律宾,在墨尔本的孟席斯饭店建立了司令部。他虽然没有一支军队,却极孚众望:国会的压力迫使总统授与他荣誉勋章,在美国各地,一些街道、大坝、公共建筑、儿童、甚至一种舞步,以这位将军的名字命名,民意测验表明,多数美国人认为他是一位战争英雄。民意测验还表明,美国人希望他回到陆军部,有人还要求他当共和党总统候选人。
麦克阿瑟精明地利用了这些支持,他举行记者招待会,向澳大利亚议会发表讲话,在广播电台发表演说,借以表示他要求得到提升的强烈愿望。他要求得到足够的军队和足够的物资来向日本人发动进攻。
整整一个月,这位闷闷不乐的将军——《时代》杂志恰如其分地称他是“一位坐冷板凳的英雄”——等待着华盛顿的参谋长联席会议解决他们的战略分歧。
相对而言,此时伦敦的丘大胖子,在发现美军已经以实际行动,在执行欧洲第一的战略时,心情还是十分舒畅的。
只是当处于第二战斗序列的亚洲,有一个最新消息传来的时候,这位大胖子也还是忍不住勃然大怒。
甘地,这位印度人眼中的圣人,说必须眼前利用这场战场来推进独立。
日军的快速逼近,英国的迅速败退,在让印度让发现大英帝国的外强中干,同时在这个危险的境地,“他们还永远不会心甘情愿地平等对待我们……”的时候,印度人的反抗意志,顿时高涨。
在随后的一个月中,甘地呼吁全印国大党拒绝斯塔福德?克里普斯爵士代表团,尽管代表团保证英国人在战后将考虑印度的自治。“英国必须放弃对印度的控制,”甘地宣布,他坚持认为英国在次大陆的存在等于“向日本发出邀请”。
对于新德里的军、政当局来说,印度国大党领导人屡不妥协,是在面临着外部的实际危险时来自内部的一个威胁。
丘吉尔并不畏惧斗争,不管敌人是来自外部还是内部,他都以牛的精神,进行了狠狠的回击。
印度的独立运动,在殖民当局采取高压措施后,慢慢的开始转向低靡。
在这一个月中,亚洲的战事却毫不停息的在进行。
最没有变化的是巴丹半岛战役。
日军在发现巴丹半岛美军获得了有限补给后,就已经放弃了进行几次全面进攻而赢取胜利的梦想,转而实实在在的打起了攻坚战。
大炮轰击、飞机轰炸,这就是巴丹半岛的主体作战。
在整整一个月的战斗中,巴丹半岛的美军势力日渐萎缩,但还是后勤和兵源补给不断的情况下,顽强的坚持了下来。只是随着更多日军南下部队的到来,加上畏惧日本空中力量而不断减少空中补给次数,这些美军的好日子,也终于到头了。
很多人都明白,在麦克阿瑟离开巴丹后,这座本来作为英雄战场的巴丹半岛,将不可避免的迎来星条旗的降落。
与此同时,新加坡的那些英军在得知正面进攻自己的日本陆军仅有三万余人后,却是立刻像打了鸡血一样不要命的展开反击。
而事实上,虽然这些英军的战斗效率极其低下,并且战斗意志也极不坚定,但在面对人数优势,同样又有堡垒可以坚守的防御作战,对于骁勇不拍死的日军,也还是能够勉强应付的。
这整整一个月时间的战斗中,日军不仅只突破了英军两道防线,而且还因为伤亡惨重,不得不停息了全面进攻,转而进行重点突破,以图达到以点破面的结果。
这样的战术,在英日之间的战斗中极为有效,不过英军还是仗着人数优势,勉强维持了阵线不马上被突破,足够时间让他们等到援军的到来了。
在经过五六天艰苦的行军之后,范哈儿的三个师远征军,终于穿过了缅甸和暹罗间茂密的山林,来到了暹罗和法属印度支那的交界地带。
这儿迎接他们的没有大规模的军营,仅仅是一个人口不过千人,土地贫瘠,商贸不发达的小镇而已。暹罗人的原镇名远征军没人在乎,他们在穿越森林抵达这个小镇,终于长长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就立刻把这儿叫做了苦尽镇,取苦尽甘来的意思。
这个小镇很荒僻,但正是远征军所想要的。
暹罗和法属印度支那交界的几个人口众多大城镇,现在早已经成为了日军和中暹盟军关注的重点,双方同时驻重兵防守对方,不敢轻易发起战事。即便这时候日军已经穿越了暹罗的北部地带,进入缅甸对中英盟军发起进攻,但是出于某些原因,两边同时在暹罗边界保持了沉默,仅仅维持高度戒备而不开战。
这原因当然很简单,暹罗刚刚经历内战,实在不愿冒着国家被入侵的危险和日军全面开战,而日军已经同时开辟了三四处战场,即便那是早就做好准备的战斗,但因为局部陷入僵持,也已经让日军无能力再开辟第无处战场了。
但范哈儿留下三个师防守仰光到云南的中缅交通线,同时三个师准备转移前往救援新加坡的时候,剩下的三个师,还是按照原定计划,来到了暹罗边界,准备釜底抽薪的直接对法属印度支那来个拦腰一击。
简陋的营帐中,暹罗远征军军长雷太鹏正关注着看着桌面上的地图,旁边是一群忙碌但有序工作中的参谋。
“军长,司令让我们在抵达苦尽镇后,尽快发起对越南日军的进攻。现在已经五天了,情报收集和阵地构建已经全部完成,我们要再不行动,会不会受到司令的责罚?”
一个参谋小心的看向结束思考了的雷太鹏。
这次范哈儿的西南联盟,总共出动了九个师的东南亚远征军,分别由三位军长率领,而雷太鹏,无疑是这三个军长中最年轻的。但是范哈儿,却把正面
第三百二十五节 油田保卫战计划[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