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7章 高祚荣[2/2页]

黑白纪事 信德之路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为大雍势力范围内的一个卫星政权,高祚荣也名义上作为雍王朝设在东北地区的一个最高军政机构得长官。
      从此海东国每年遣使以朝贡的方式与雍朝展开频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开辟了两族友好往来的先河。
      从此,海东国雄据辽东,海东国历代国王采取中原文化治理国家,使得海东人文化水平逐渐提升,最后被中原人称为“盛国”。在海东国历代国王的推动下,中原文化传播到长城以外,广大的东北地。
      当然海东国后来也与契烈展开多次战争,因而两族结怨。而郁久律部也因为大贺部被大雍和海东国打击而取代了大贺部的位置,成为契烈的首领,最终统一了契烈各部。
      虽然对外,高祚荣对大雍称臣,但对内不奉大雍正朔,而拥有自己的谥号、年号,甚至海东国王被尊称为“皇上”、“圣人”,国王的配偶亦被尊称为“皇后”。
      不过海东国在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仿照大雍朝。
      在中央,海东国也设有三省六部分别是:
      宣诏省:相当于大雍的门下省,审议由中台省提出的政令,长官为正二品的左相,其下设左平章政事,属官有侍中、左常侍、谏议。
      中台省:相当于大雍的中书省,负责起草、修订政令,长官为正二品的右相,其下设右平章政事,属官有内史、诏诰舍人。
      政堂省:相当于大雍的尚书省,作为政府的首脑部门,负责执行政令,长官为大内相,品级在正二品之上,另外配置作为助手的左右司政,地位在左右平章事之下,属官有左右二允。下设六部:
      忠部:相当于大雍的吏部,负责文官的采用、考核、封赏等。
      仁部:相当于唐的户部,负责土地、税收等。
      义部:相当于大雍的礼部,负责仪礼、祭祀、科举等。
      智部:相当于大雍的兵部,负责武官人事、地图绘制、车马武器的管理等。
      礼部:相当于大雍的刑部,负责司法、刑狱、审复等。
      信部:相当于大雍的工部,负责交通、水利、建筑以及建筑师的人事。
      仁义礼智信以及忠,这是中原儒家文化强调的事物,高祚荣采用这六个字,可见中原文化对他的影响。
      此外海东国在中央还设有十二司、一台为中正台,相当于大雍的御史台,负责纠劾官员,长官称大中正,相当于大雍朝的御史大夫、
      七寺为殿中寺——相当于大雍的殿中省,负责王室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管理,长官称大令,相当于大雍朝的殿中监,品级为从三品;
      宗属寺——相当于大雍的宗正寺;太常寺。
      司宾寺——相当于大雍的鸿胪寺;。
      大农寺——相当于大雍的司农寺。
      司藏寺——相当于大雍的太府寺。
      司膳寺——相当于大雍的光禄寺)。
      一院为文籍院,相当于大雍的翰林院。
      一监为胄子监,相当于大雍的国子监。
      一局为巷伯局——相当于大雍的内侍省,掌管宦官等机构。
      可见海东国制度完全是仿照中原的制度。
      在兵制方面也仿照大雍的府兵十六卫建制,虽略有变革,但大致相似。设左右猛贲卫、左右熊卫、左右罴卫、南左右卫、北左右卫等十卫。
      后期还有左右神策军、左右三军等编制,兵力多达数十万。每卫设大将军一人,将军一人。全国各地设折冲府,隶属十卫之下。每个折冲府设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别将、兵曹、参军各一人,校尉五人。
      大雍建元三月,高祚荣去世。同年八月,大雍真宗遣使册封其嫡子高武艺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承袭父位。国人为高祚荣进谥号“大圣明武高大王”。
      (本章完)

第17章 高祚荣[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