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章 春种计划[2/2页]

泱泱大唐 黄昏前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作叔,水稻种植除对水和日照的要求比较高外,其他的要求其实不是很严格,因此更容易种植,不过要使水稻产量高,必须得细作耕种,”王易连结着自在的神色,对面前三个眼光注视着他的庄内重要人物娓娓道,“种稻之前,必须先将稻田的土壤耕翻,使其松软,将所长草覆盖到下面,这可以用水牛来整地犁田…田地平整好后,然后再育秧,将稻种集中撒在几块田地里,这样便利管理,也可以减少病虫害……待秧苗长到一定年夜,再起秧播种…,播种后要加强管理…”王易把如何耕田、平整,浸种育秧、催芽、秧龄掌握,如何播秧、插秧密度、播种时候的田间肥水管理,及秧苗种植后直至收割前的一系列管理办法都细细地讲述了一遍。
      王作、王近、王复三人一副目瞪口呆的神色,愣愣地看着王易,听着王易在那时滔滔不断地讲述,直至王易因为话讲的太多,口干舌燥停下来喝茶时候,才稍稍的反应过来。
      与王作一样气度同样不凡的王近一脸敬佩的神色看着王易,很是恭敬地道:“二公子,您对水稻种植的情况这么熟悉,讲的这么详细,真是让老朽几个甚是敬佩,这些技术太有用了!二公子所知道的这些,真的是从书上看来的吗?”王近其实不知道王易的书房中有哪些书,这个历来没有下过地的二公子,能知道这些是比较让人难以理解的,唯一的可能只有从书上看来的,别无他处!
      “是的!”王易点颔首,“古人有云:书中自有颜……嗯,书是最好的老师,许多知识都可以从书中得来,不过书上所记都是死的,只有在现实中获得实践过的,才是真理!我不知道这些书上所讲的技巧,能否用于现实耕作中!”
      “二公子的甚是有理!这些都是很是有用的种植技巧,让老朽等受用了!”王作也颔首暗示认同,再问道:“想必二公子还没将事儿讲完,还请二公子将所有知道的都告诉老朽几个!”
      “好的!”王易还有很多的工具没讲呢,当下继续道:“可能我们现今所种的水稻,因其生长周期长,不一定能种两熟,即使两熟能种,但产量低,也会延误了冬麦的种植,因此,种子一定要选好,我听南方一些处所在种植的一种名唤‘占城稻的稻种,这是在交州以南林邑境内广泛种植的稻种,以林邑境内占城命名,这种水稻成熟周期极短,从种植到收割只需要五十天左右!”
      “什么,只需要五十天左右?”一直认真听着王易讲述的王复年夜吃一惊,从种植到成熟只要五十天左右,这比现今他们所种的水稻成熟周期至少缩短二十天以上,若是两熟,那就是一个多月近两个月了,这几年一直关注田间作物种植情况的王复来,固然知道这一两个月时间的贵重。
      “是的,占城稻不只生长周期短,并且其产量高、耐旱、又不容易有病虫害,听在交州一带种植最广泛的稻种,那里年夜部处所一年至少可以种植三熟水稻,”王易很自信地道。占城稻的情况他有过一些研究,年夜概地知道这种在古代种植挺广泛稻种的生长特性,因此不假思索就出来了,如今可没有后世时候易种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占城稻这种稻种,应该是如今最适合种植的。
      交州就是后世时候越南的首都河内,这个处所如今是属于年夜唐的一个州,州治所在地。
      据历史所载,占城稻很早就在南亚一种天气温暖的处所种植,但直到北宋时期才被引起到江南一带,并经朝廷之手年夜规模地推广种植,并带来了田地的丰产,为有宋一代经济的繁华做出了巨年夜的贡献。唐初时候,内地至少江南一带一定是没有的,想要种植占城稻,需要另想体例,因此王易再道:“作叔、近叔,此稻种交州一带才有种植,种子可很是难得…”
      “二公子请安心,若真有这么好的稻种,老朽一定会想体例获得他的!”王作的很是自信,在话间,还和王近交换了个眼神。
      王易看到王近微微地址颔首,嘴角还有笑意露出来,他不知道两人暗示的是什么意思,也欠好问询,只得继续道:“作叔、近叔,我所知道的基本就是如此,也讲不出更多了!”
      “二公子今日这番言语,让老朽等受益匪浅,您请安心,一切事儿老朽等会去打理的,到时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王作着和王近一道站起了身,对王易恭敬地施了礼,“二公子,老朽等先回庄去了,先将您的叮咛传给庄内诸人,待过几日,再过来和您细…”

第五章 春种计划[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