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严肃的脸色道:“李刺史,在下觉得,可以以官府名义,拿出一部分钱粮,资助无家可归的流民,再向长安城内外的富家或者商家募集一部分钱物和粮物,还有衣物,或者药物,人多力量年夜,集聚数百上千人的力量,一定会很是庞年夜,会让人惊喜的,即使所集之物不克不及救助全部的流民,至少可以救助年夜部,或者一部,对流民无论怎么也是个抚慰…这些捐助可能无法让他们吃饱饭,但至少能让他们吃上一口饭,喝上一口热汤,有件御寒的衣服!有这一份资助,很可能许多人就不会因冻饿而死了!”
王易从王复那里了解到,杭州城内外的流民数量至少有数千,杭州治下余杭、富阳等地也有,只是数量没有杭州这么多,若是这些人闹起事后,那将是一场麻烦事,王复都为此忧心忡忡。
固然,王复担忧的原因王易其实不知道,他也没问。
听王易这样,李弘节皱着眉头舒展开来了,与脸上有惊异之色的李道素交换了个眼神后,再转向看着王易,点颔首道:“王公子所言甚是有理,只是不知道杭州城内的这些商家、富家愿不肯意捐献物资!”
“李刺史,再下觉得,若是以官府先拿出一部分物资,包含李刺史在内的杭州城内诸官员作个榜样,那城内外的这些富家商家一定会跟从的!”王易知道如今官府的威严,以官府名义出面征集物资,没什么人敢不从的,更不要官府也拿出物资,李弘节等官员带头捐献的话,其他人敢不从?!
“唔,言之有理!”李弘节抚着胡须点颔首,脸有喜色出来。
坐在一旁认真听着王易和李弘节讲述的李道素,有些惊异地看着王易,他也在自惭,这听着其实不复杂的事,他们父子俩怎么就想不出来呢?
看到李弘节父子这副神色,王易心内有喜悦的感觉涌上来,知道有点感动了李弘节的心,当下再继续道:“李刺史,在下还有个提议,只是不知道可不成行…在下想着,若是将杭州城内外的这些无家可归的流民集一处居住,好比暂时无人居住的祠堂或者庙宇,按时施舍以粥食,这样流民有个避风祛寒的处所,又有口饭吃,那生活就相对稳定下来,犯事的人也少去,官府只需要派少量的兵丁据守,就可以监看这些流民。对这些流民施以有效监看,再给他们暂时安设的处所,每天有点饭食吃,那杭州一带的案事定然会少很多,李刺史可以少一些忙碌,若因为李刺史所采纳的这一系列办法使得杭州一带案件年夜幅减少,那不正是李刺史的功绩吗?”
王易的这个提议更是让李弘节受惊,李道素竟然发出了一声惊叹,听王易讲出来,这体例其实不复杂,也容易施行,这些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的流民,若是某一处有饭粥施舍,有衣物发放,有住处给他们,还有兵丁给他们守卫平安,那自然年夜部的人都愿意到那一个处所去的。
李弘节过很多的事,文采也不差,但他是武将身世,行武多年,征战却是加入的很多,不过对如何治理一个处所,采纳何种民生办法其实不在行,面对年前这段时间案件频发的现象很是头疼,此段时间他令所属各县严加提防,日夜派人巡视,以防有抢掠事件产生,但却防不堪防。王易所的这一点,正如一声惊雷一样,让他顿然醒悟,心里有如拔开云雾见日出的感觉,但他到底经历过很多的事,心性很是沉稳,心里虽然有惊喜,却并没有流露出来,装作一副正在思考王易所话中意思的样子,好一会才有反应,微微的点颔首,“王公子此言的甚是在理,一会待某回去后,召集同僚商议一下,再做决定!”
李弘节将一份惊异压在心里,眼睛不露痕迹地盯着王易看,思忖着,此子头脑太不简单了,若不是背后有什么高人指点,全都是他想出来的话,那他的心智太不一般了,伶俐水平很是人可比!
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但就在李弘节心内惊叹之时,王易又出了一句让他更想不到的话,只听王易用他那降低的声音道:“李刺史,不过在下觉得这些只是权宜之计,即使能筹集到粮食,那也只能解决暂时的情况,治标不如治本,在下觉得李刺史应该采纳更多办法,以改变目前这种情况…”
第二十二章 献计[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