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十八章 历史翻开崭新的一页[2/2页]

泱泱大唐 黄昏前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会,二哥和复哥点事!”
      “那好吧,昙儿自己去玩了,二哥,记着我刚刚和的事哟!”王昙嘻嘻笑着跑走了,站在远处候着的应和惠马上跟了过去。
      “二公子,城内各处已经张贴了书记,官府征用民工开始疏浚钱塘湖!”王复压低声音道,“开工的日期选在正月二十八日!”
      “这么快!”王易有点意外,李弘节的动作还是挺快的。
      今天是正月十八,二十八日开工,只有十天时间了,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吗?
      “是的,这次共征集五万民工,”王复点颔首,依然用较低的声音道,“书记还未发出之时,各地的里正就已经挨家挨户带动年青的劳力了,我们庄上也要出一些劳力!”
      “复哥,那是不是对我们有什么欠好的处所?”王易有点担忧。
      “不会!”王复笑着摇摇头,“我父亲和近叔早料到这样,都已经做好了应对办法,二公子您就安心好了,他们早已经将事儿放置好了!”
      “那就好!”王易松了口气,他怕打乱王作的放置。
      这两名他手下最重要的人物,处事效率真的不是一般的高!
      “二公子,疏浚钱塘湖即将开始,可能李弘节会时常来传事,的也放置了人手接应,以防万一,李弘节身边也有人放置着,若二公子在外出时候遇到不清楚身份的人,只要他们有这个标识,就尽可安心!”王复着作了一个手势,对王易描述起来。
      “我知道了,多谢复哥周到的放置!”王易满是赞赏地道,王作、王复等人做事考虑还是挺周到的,这让王易很有种平安和安心感!
      两人正着,从外面仓促跑过来王听,后面跟着一个公门中人,王听上前对王易和王复行了礼,再对王易道:“二公子,这是刺史府来的人,有要事!”
      正是曹操,曹操就到,李弘节果然派人来唤了。
      那名公门中的人也上前对王易行了礼,一脸恭敬地道:“王公子,李刺史有事想和您商量,想请您过府去聊聊,请随的一起过去吧!”
      王易和王复对看了一眼,即对那人应道:“好!还请稍候,在下去换身衣服!”
      王易回到屋里,听了王复叮咛几句,换了身衣服,也就跟着来人走了。
      到了刺史府,无需通报,王易就被领进了李弘节的书房。
      一番礼节过后,两个坐下话。
      李弘节心情很好,一脸笑眯眯的神色看着王易话:“王公子,张贴在城内的书记想必已经知晓了吧?天气将转暖,趁现在春种未开始,某想着趁此空闲时候,早些开工,若是能在夏收之前将钱塘湖疏浚好,那夏天时候雨水多,钱塘湖就能集满水,夏种之后,可以以钱塘湖之水灌溉,不定今年的夏种作物,就会因为钱塘湖有水灌溉而丰收的!”
      “李刺史行事果断,能处处为杭州的苍生着想,这么快下令疏浚钱塘湖,让在下甚是感动,在下觉得在春闲之时开始疏浚,是上佳之选择,只不过钱塘湖淤积物实在太多,不知道何时能疏浚完毕,希望不要误了春耕就好!”王易对李弘节的处事效率自是挺佩服,从他提议到李弘节开始下令疏浚钱塘湖,才不过短短几个月时间,这么一项很是重年夜的工程,放在后世也不成能这么快就做出决定的,这位杭州刺史还是行事果断之人。
      疏浚河湖这种事最好的时机应该是在秋收之后,那段时间田里没什么活,征用民工最不会误事,但那样的话就要挨到下半年,时间久了又有变数,春种之前也不失为一个好时机,并且清理出来的淤泥什么的还可以看成田间的肥料使用,用来改善钱塘江边那些因为受咸潮影响而作物生产不良的土壤的土质。不过就是怕工期过长,花了年夜半年或者一年,那这些民工就不克不及加入春耕夏种秋收了。
      “不会的,今次征用的民工才五万,家中有数丁者才征集,只有一个劳力者就免征,这样应该不年夜会误了农事,这事就不要担忧了,”李弘节的挺自信,对着王易笑了笑道,“今日某传来,是想继续和聊聊疏浚中一些细节上的事!”
      上次王易和李弘节了趁疏浚之机,把进出钱塘湖的几条河溪都疏理一番,再一道修一些水利工事,以便利灌溉,不过如何修建这些水利设施,在什么位置修建,还要细细观察一番的。今日李弘节传王易来,就是想继续讨论这方面的事。
      “李刺史问询,在下自然不敢藏掖,定知无不言!”王易作一礼,带着笑应道。
      “那好,某今日洗耳恭听…”
      ---------------
      贞观二年正月二十八日,春寒料峭中,年节的气氛刚刚淡去,五万多民工齐聚在杭州城西的钱塘湖岸,杭州刺史李弘节宣布,疏浚钱塘湖的工程正式开始。
      站在一旁的王易一脸的自傲感,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有史以来对钱塘湖第一次年夜规模的疏浚正式开始…

第三十八章 历史翻开崭新的一页[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