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十九章 进行时[2/2页]

泱泱大唐 黄昏前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天,李弘节这位杭州刺史又带人到钱塘湖一带巡视,随行的包含别驾崔知年、钱塘县令周端在内的一年夜群人,屡次被李弘节使人传去王易也跟在其中。
      在与王易数次的交谈中,李弘节对这位脸上已经没有任何稚气但年纪只有十六岁的少年人所表述的诸多建议和见解都很是赞赏,越加的对王易的身份产生怀疑起来,再令儿子李道素多方面关注王易的情况,争取能刺探到王易更多的消息。
      对李弘节来言,如今他最关注的是钱塘湖疏浚的问题,在他心里的分量,王易的身份问题自然不克不及和疏浚工程相比,到底这是皇帝亲自下诏同意的浩年夜工程,民部分拔的钱粮数很多,若不克不及很好地完成疏浚工程,并让疏浚后的钱塘湖阐扬作用,那他想奉调回京的梦想就再也实现不了了,甚至有可能还要被发配到更偏远的处所去,因此疏浚的事他每天都要过问,听从崔知年和周真个述说,还时常亲自去湖边查看情况,有问题也现在解决。
      此次疏浚的过程李弘节也年夜量采取王易的建议,特别是施工的体例,先以淤泥筑成简易的堤岸将钱塘湖朋分成几年夜块,将那些淤积严重,几无湖水的区域先一步清理,差不多也就是从湖岸边开始疏浚,这些处所清理出来的淤泥被搬运到附近的田地里,作为改善受咸潮影响的一些田地的土质情况,最上面的那些草泥埋在下面,以免再长出草来,影响作物的生长。
      这些淤泥经过数年的发酵腐烂,土质肥饶水平是边上那些田地间的土壤不成相比的,王易的这个建议获得了许多被李弘节相请来,富有农事经验的人认可。
      以水池的淤泥填田,以改善土壤的土质,增加土壤的营养成分,可以清淤,又可以改善土壤的土质,一举两得之事,何乐而不为!
      李弘节带着一行人边走边看,还不时和在劳作的苍生打招呼。
      如今官员在苍生中的地位还是很是高的,李弘节这位杭州刺史时常呈现在钱塘湖边,让那些在湖中清淤的民工自然很是惊异,再看到这位刺史竟然还和他们打招呼,一些人很是激动。
      一行人走了好一会,李弘节也听了很多相关人员的汇报,在边上的述说完,静了一下后,李弘节问询跟在身边的王易道:“王公子,觉得现在工程进展情况如何?”
      “挺出乎在下意外的,工程进展很是快,想必再过两三个月,就可以完工了!”王易笑着回答。疏浚工程已经进行了快一个月,钱塘湖一周已经被挖出宽宽的一条深沟来,许多工民正在靠岸处堆彻石块,将那些塌失落的堤岸修筑回去,从湖岸边清淤的情况来看,以王易年夜概的估计,清淤后靠近湖岸处的湖面应该有近两米深,比后世时候西湖的水深还要更深一点。想着全部清理完成后,钱塘湖的库容一定不会比后世时候少,能灌溉的田地也会很是的多,王易挺有一种自豪感。
      “湖岸近处快清理好了,接下来要往湖中深处清理了,施工进展要慢下来,淤泥要清运出来,难度也在加年夜!”环湖岸一周,已经基本被清理,清理出来的处所都是浑水,为了便利民工进出施工工地,都有便堤修筑着,但要将湖中的淤泥都运送出来,难度还是很是年夜的。
      “李刺史,在下觉得,湖中的淤泥不需要运送出来,就地聚积,在湖上修建几条长堤,建几个岛,不单可以增加景致,还可以为来往及游览的游客增加便利…就目前来讲,可以年夜年夜减少施工难度,减少民工成倍的工作量,降低花费,还可以缩短工期,”王易马上建议道,前几次与李弘节交流时候他就提过这建议,但当日李弘节并未予以认可,今日再进来,王易依然这般建议。
      若要把整个湖的淤泥都运出去,工程量不是一般的年夜,并且附近也没几多可以聚积的处所,田地里堆的太多,不只作物很难种植,连人下去都有可能陷进去。
      “简直实是个好主意,但其他人还有不合的见解,他们担忧淤泥不清运出去,会造成再次淤塞的,”李弘节看了看湖中劳作的情况,再看看王易,“一会我们回去后,再细细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吧!”李弘节数次到现场看了疏浚的排场,对淤泥清运的过程很是清楚,他也觉得要将所有淤泥清运出去有点不现实,因此想和王易进一步商讨。
      “是,李刺史!”知道李弘节的想法有了改变,王易年夜喜,他设计中的钱塘湖上几条长堤,几个岛的情景有可能会酿成现实了…

第三十九章 进行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