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时候,运河就已经修到了杭州。从杭州解缆到长安,从理论上来讲,可以乘船直达洛阳,抵达洛阳后,再以车马行完洛阳到长安段路,就可以抵达年夜唐帝国的首都长安了。
与车马行进相比,乘船出行要省力许多,人只要呆在船上就行,或坐或躺都可,闷了上岸溜溜,活动一下筋骨,是出行的首选,但如今的运河却并未全线贯通,有很多的处所淤积,还没疏浚,舟船无法通行,只能弃舟上岸,以车马行进一程,待到下一程可行舟的河段后,再乘船行进。
王易这番出行,王复作为呵护王易平安的人,全程的平安护卫都由他负责,杂事也都是他去放置,为了平安,少一些事端,撑船的船工都是自己带的,都由护卫人员轮流担负。随行的人员中许多都是有经验的船工,在杭州时候就经常在钱塘江上驾船来往,在运河上行舟自不在话下。
他们所乘的船也不是雇的,杭州解缆时候的船是自备的,上岸换船后,也是再出钱购买,依然是自己所带的人撑船,不让外人知道他们的行踪。
所带的一百多名护卫不成能全部挤在一条船上,除前后两船作护卫外,岸上还有一部分人骑马行进,刺探情况并做出其他放置。
水陆两相并进,一路行去,倒也没有遇上什么麻烦事。
过苏州时,王易在王作的陪伴下,到苏州近逛看了一番,在父亲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处所凭吊了一番。
王易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手下的人找到父母亲的墓地,能到父母亲的坟前怀念一番,以尽儿子的孝义,也为手下这万余名将士带来的点心灵的慰藉。
王易进苏州城休整了两天,逛看了苏州的城市结构,唐初的苏州比杭州繁华许多,但比王易所想象中差上很多,苏州城周郊有很多的田地抛荒,也有好长时间行进间见不到村庄和人的情况呈现,江淮之地还是如杭州一带一样,并没有真正繁华起来,这些让王易很是感慨。
岁月的变迁,所有的景致都在转变,后世熟悉的杭州、苏州,如今并没有几多与后世时候相似的处所,甚至包含年夜唐的帝都长安也是如此。一个处所转变如此之年夜,人也是如此,几多历史的名人,同样被岁月抹上尘埃,或者湮灭在其中,不被后人所知,就如在任的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在这个时代来都是风云人物,但研究历史的王易,后世时候却不知道他们的年夜名,即使记载颇全的那本《年夜唐刺史考》,记述也很是模糊,王易只希望,他这样一个异类的人,能在历史中写下浓重的一笔,不被岁月抹去痕迹,能被后人记着。
过苏州后,再至润州、扬州,在扬州休整两日,又解缆,往楚州,将至楚州后,运河淤积,无法行舟了,只得换车马行进。
这次往长安,王易带了一辆经过改装的马车,在解缆前给马车上装了减震的弹簧。
弹簧其实不难制,在自家的打铁铺中叮咛工匠以精铁打制,绕在铁柱上,冷却后就成了有弹性的弹簧,指导几名手下装在车上,自然就成了年夜唐第一辆有减震器的马车,在行舟过程中因为运河淤积无法通行的路段,需要车马行进,王易和王昙自然就坐这辆自带的马车走了。
旅途艰苦,幸好王昙因练武身子有些强健,再加上沿途的饮食什么的王易都很是注意,丫头除染过一些感冒等病外,没有其他什么年夜病生过,让王易原先的担忧少了一些。
过了楚州,又继续乘舟行进,过泗州、宋州、汴州、郑州,中间也数次车马换乘,在从杭州解缆近两个多月后,终于抵达洛阳。
从杭州解缆时候,还是春寒料峭的早春时节,一路行来,逐渐开始呈现桃红柳绿,及至抵达了洛阳,却是桃红已谢的暮春时节,谷雨已过,马上就是立夏了,天气也有些热了。
抵达洛阳后,所有人在洛阳的落脚地休息了几天,养精蓄锐。
作为年夜唐帝国除长安外最年夜的城市,后来定为年夜唐东都,武周时候的神都,也是运河的西北终点,洛阳的地位举足轻重,很是的富贵,是杭州远不克不及相比的。
王作也是在这里放置了很多的人,以作来往的联络点,王易一行人抵达洛阳前,王复早一步派人联络,也顺利地与洛阳的人会合,王易等人在洛阳留守的人员迎接下,入住到城内。
很恰巧的是,在王易抵达洛阳城时候,如今的年夜唐皇帝李世民率群臣驾幸洛阳。
因皇帝的御驾抵达,洛阳城内守卫明显比以往严多了,虽然留驻洛阳的人打点过,但王易等人进城时候,还是受到了一番严格的盘查,洛阳留守的那些人也一再叮咛王易和王复,尽量少去街上。
但久闻洛阳年夜名的王易,自然想去看看洛阳城各处的情况,再加上王昙一个劲地喊着想去洛阳城内逛逛玩玩,决定抽个时间带王昙上街游玩。
---------
“二哥,洛阳真热闹!远比杭州热闹多了!”满脸都是惊喜之色的王昙,手中玩着几样玩物,很是
第一章 抵达洛阳[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