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家,其中上白家,下白家的事儿李俶并不清楚,也没有多问。下白家在一处像是小土堆的岛上,边上是大湖,芦苇水草掩映岛屿,让人看不清真面目。岸边有石碑,上面写着三水畔。水边有摆渡的船夫,船夫见了两人先是将搭在船上的衣服穿在身上,然后才招呼两人上船。
船走到了一半路的时候,能看见大片的水草伏在水面上,有的地方能看见水底的水草四散,有的地方却深不见底,像是几天前被用铁锹翻新过一样。一直行到了岛边的小渡口处,船夫找了木板搭好,两人下船走到了岛上。
接他们的是一位年轻公子哥,公子哥叫白越棘,上白家家主。直到午后,师傅才带着她出了湖。
李俶想起了那时候见过的另一位下白家家主,那位书生打扮的年轻人,看着确实没这位厉害。
白青山喝完酒就躺下睡了,临睡前叮嘱自己,最多耽搁今天晚上,明天就走。
在清早的南象城外面能看见许多的寺庙道观里点起的烟,从好几处地方弥漫,白青山找了一处最近的地方,进去上了几炷香,上了几文香火钱。那位姑娘信佛,自己也信。早上走的时候拿了桌子上的十两黄金,打开还看了看,金子金黄,富贵的发亮。就是自己守不住清规,今早走的时候特意买了一壶桑落酒,用壶背着。
远处又停下宫矗立在停下山上,看不见山,看不见宫,白青山却能清楚看见,山上有一道人面目“憎恶”。最近没了何伯在身边,胸口处的天幕竟然隐隐动了起来,看来自己本事没长,吃亏了。白青山之所以境界增长缓慢,一是因为自身问题,不属于那种良才,更多的是因为身体三处的天幕遮挡了气息流转,不能更快的接纳灵气,所以一境走了艰辛的七年之久。白青山信佛,但是白青山从不拜金刚罗汉,记仇的小心眼变不了。自己这次出来,一是想尽快的走到三境,再就是自己总不能一直站在何伯身后,何伯总有老的一天,自己该替何伯挡风挡雨。
这一路上走的挺辛苦,要是买了两双千层底的布鞋穿着,自己的那一双漂亮鞋子肯定撑不了多久,也苦了那只壶,承了酒香又要盛水。已经隐隐约约能看见停下山了。
远处有个小岗子,岗子下有小村子,白青山兴高采烈地跑过去,一路上蹭吃蹭喝的事情没少干。村子坐落在山阳面,阳面还是靠谱啊,白青山想。这小村子连着官道,倒是不缺做生意的店家,路上有人看见了这位背着小包袱的年轻人,特意给年轻人指路,说前面有一家客栈。白青山走了好几百步,终于看见了,客栈里挺多的人,大大小小的包拎着。白青山看见了迎面的那张笑脸快步走来就知道这家生意兴隆了,店里只有几个端茶送水的男伙计,剩下的都是些漂亮姑娘,姑娘们领着客人们去住下,姑娘们走在前头,能看见姑娘们的身段婀娜。
山那面有著名的陕河,河面不宽,河水也不肥沃,坐在边上一天都不一定能上钩一条鱼,可是却又许多诗文相赠,才子们都是会挑地方的眼光人。姑娘们的堇国官话说的并不好,带着一股浓浓的陕河气儿,这十几天的路上,第一次听到了不一样的话腔。领着白青山上楼的是一位身段丰满的姑娘,姑娘貌似想讨一些赏钱,几十步的路和白青山说说笑笑,临走时还盯着白青山看了一眼,大概想这个年轻人没有颜色。
白青山实在是累坏了,躺在床上睡到了夜里才下楼去,本不想吃的,可看着自己日渐消瘦的身子又兴高采烈的下楼了。
“伙计,给我上一碟牛肉尝尝,要桑落酒。”刚上桌的白青山就对着身边的伙计嚷嚷着。
小伙计应了一声,急忙走开了。饭菜上的极快,大概是因为师父是个好厨子吧,白青山心里想。好在白青山吃了觉着还行,对得住自己的银钱。偶尔还能看见一两个人走进店里,有一对江湖人最是引人注目,两人喝了好一坛子酒,被小二扶着上楼了。两个醉汉好像还不服气,互相嚷嚷着,“我还能喝好几碗,我要去找刚才带路的姑娘。”
白青山自己赞叹着,“幸亏我有个好酒量。”
第三十四章 酒量[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