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胖,看上去昔日却是习武之人。他走近二人,又吩咐店小二多盛一碗,自己便与肖晏二人聊起来了。
“看两位年纪轻轻,对此汤肴如此钟意。虽说具体做法不便透露,但是这“翠松”实是从麦冬须根中取出最嫩肉质块根入汤,既不可一刀切碎亦不可强拔,须得慢慢抽丝去条,后拨以其他栗米、淮山等辅料为底汤才有如此风味。”
“下如此功夫,为此一道菜便已专注深究如此,赞名远扬乃是必然。”肖望之见贺老板为人真爽认真,颇有武者气概,说道此处,便微微颔首合手拱礼以示敬意。
“对小菜便须如此,才能成店。同理,做事须专注,才能成名,亦是如此。茯苓与麦冬,归经相近,性味相似,放在一起能发挥极大的药膳功效,药材方能如此,若是人又能如何?”
贺老板话说到这点上时,神色顿时有所收敛。
“看来客人渐渐多了,我就不奉陪,二位慢慢品尝,他日有空再聊,当下就不打扰了。”说完便回到灶房布帘后面。
“这人能做出如此上佳汤肴,怎么感觉他却不快乐?”晏渊说道。
“噢,那请问何以见得?”
“小二说这里茯苓出名,你再请我吃盘茯苓糕就告诉你。”
结账时,二人顺道向刚才店小二打听这附近客栈。
忽料那小二问道:“二位客官可是前去参加祭祀会之人?”
二人一听,先是相顾彼此,后又相继摇头。
晏渊问道:“小二哥此话怎讲?”
小二答道:“我瞧二位衣着不凡,近日镇上来了许多江湖侠客,大多是特意参加明日淮庐镇两年一次的祭祀会。”
淮庐镇的祭祀会,是为祭祀东面森林上的山神,祈求保佑镇上五谷丰登,食材丰源。其作为风俗礼节已流传百年,虽是小镇,亦讲究声势供品,因此定为两年一次。
今年祭祀会,却格外热闹。小二细说,已确定有一支隶属朝廷声名浩响的队伍——天枢院,将代表出席祭祀会,虽是小股队伍,江湖侠客近日来淮庐镇也大都冲此而来,为了一睹其风采。
店小二继续说道:“咱们掌柜吩咐,今年凡是参加祭祀会,并持有青龙图腾令牌者,可免去酒茶饭钱。”
晏渊诧异道:“哇,还有这等好事,可惜咱们没有。”
肖望之一边掏出银两一边问道:“那贺老板为何特意对带有青龙图腾令牌的人免酒茶饭钱?”
小二回道:“这个……小的就不清楚了,当时掌柜也叫我看过一眼,他也持有一块,那青龙令牌金丝镶边,可亮眼啦!”
听到此点,晏渊心生一问道:“小二哥,我们没带什么图腾令牌,也不是那什么院的人,咱们俩能去吗?”
小二开眉笑道:“各路侠客和镇上居民都可以去,只恐怕到时人多瞧不到什么,二位要是真想去,明日早晨可随大伙儿去镇上后方的隐迹林,外有一条百步阔阶上去,白石特显眼,祭祀会便在那儿举行。”
话别后出门,晏渊便问道:“这天枢院是个啥东西?”
肖望之答道:“知道是隶属朝廷的派别,据说是一支规矩森严的队伍,但具体是干什么的,我也不太清楚。”
他转身又对晏渊说:“你可别打什么鬼主意去参加祭祀会,我有要事在身,不能再节外生枝耽搁时间。”
晏渊不假思索应了一声,心想到:“这淮庐镇祭祀是啥样?说不定有许多好吃的,难得出来一趟,又给我赶上了,可真不能就此错过。”
口头应付一下,在去客栈的路上,他心里自是盘着另一番打算。
入夜二更,淮庐镇南面森林上——
阶梯祭坛上已摆放好礼桌供品,静静等待着明日的祭祀会。林子多生长须叶绿植被,平常百姓进林,虽不迷路,但一入林便难以再觅其踪影,所以淮庐镇人将此取名“隐迹林”。
寂静无人中,突有一黑衣身影在空中来回奔跑跳跃,稠密黛青叶子,掩映着一切,使他不易被察觉。他动作有力却很轻,回窜大树间,连本应发出的摩挲‘沙沙声都被他矫健的身手哑掉。
数时后正欲离开,连日来在林里反复练习都没被发现,他自觉得安心,当然这安心里头还掺杂着一种特别的信心、决心和狠心。
隐迹林能藏人匿影,一般人确实不知道他,但并不代表没有人注意到隐迹林里有动静。在“月满东楼”阁楼上,有位“发现者”正眯起眼睛,竭力眺望盯着隐迹林里闪烁着微弱银光的位置……
(本章完)
第11章 白茯翠松汤[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