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王佩婷在接着问:”可有不要户籍的法子?“
      小李斜了看她一眼,没做声。
      王佩婷拿出一两银子推给他,小李看向四周,发现四处无人便道:”这事,难办。“
      王佩婷挑了挑眉:”哦?说来听听?
      “这租约之事,按正规来办,是要立份契约的,到衙门盖章,这对双方都有保障,没户籍,这便不能拿去衙门,出了何事,打比方说,屋主忽然不想出租了,没盖衙门章的,随时可以反悔,这租客损失的了,又或者,租客把屋子弄的乱七八糟的,跑了,屋主也没地方说去不是。除非是小门小户的,银钱不多,大家也懒得去衙门办手续。”
      听着小李说的也正是这个理,:“如若是想至外室可怎么办?”
      “这……还不容易,相熟可靠的人,把地方租下来就是了。”
      这小李说的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熟人,只认识张掌柜一人,而且还不是很熟,除非那一定的利益,不然怎么开这个口。
      “不知如果要买宅子,这两进的大约要多少银钱?”
      “靠城东的大约四、五千两左右,越靠越贵。反而,这环境清幽的,离闹市远些,地方也大,倒是便宜,约莫两千两。”小李回答道。
      “不需要户籍行吗?”
      小李再次看了周围无人,小声说道:“这个你问张掌柜,这事他或许能帮忙。”
      “哦?这是何意思?”王佩婷想,又是找张掌柜。
      “他背后的主子这事能办,有些路子还是他那块较好走。”
      王佩婷了解情况后,看天色不早了,在街市买了些食物便回去。
      “奶奶,您可是回来了,天色已晚,担心死奴婢了”北芪看到王佩婷回来立刻从她手里接过东西。
      王佩婷擦了擦头上的汗,道:“今天跑了几个地方,还好有些收获,顺道买了些食物回来,不然这米缸都快空了,快去做饭,饿死我了。”晚饭过后,便在书桌上开始叫修远认字,还好以前这是庶女养病的地方,书桌还是有的。
      “修远,今日便先教《三字经》,这《三字经》是通用启蒙教材,今日我去私塾问了先生,先生告诉我过了中秋后便要开个启蒙班,那时我便想法子送你去那处学习,眼下先教你认字,等去了学堂,有先生教你如何抓笔,我这就不先教你了。”这抓笔的姿势对人来说很重要,还是给有经验的先生教,免得自己半桶水,教坏手势。
      “首先这《三字经》第一句便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王佩婷看着书,边解析给修远听。
      “那爹这样对我们,他本身也是善良的吗?”修远不解的问道。
      “这个社会,每个人都身不由己,你爹也是因为他所在的位置不同,选择不同。所以等你大了,再去理解,现在你还小,大人的世界很复杂,你读好书便是,事情交由大人去想便是了。”
      蜡烛慢慢消磨待尽,亥时的时候,便只有虫子的鸣叫声。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16、找中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