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十四章 元宵[1/2页]

永和之路 绿雪芽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车子从柏乐村出发,向着沙佳岐镇行驶。
  沿途目之所及皆是广袤的田野和错落有致的农舍,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道路两旁树木郁郁葱葱,夕阳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在公路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
  行驶一段时间后,空气中飘来淡淡的海腥味。
  “我怎么似乎闻到海水的咸味了。”谢安民对着车窗外飘进来的风,使劲吸了吸鼻子。
  不仅空气的味道变了,就连路边的植被也有了变化,出现了一些耐盐碱的植物。
  钟子期说:“因为沙佳岐镇不远了。”
  如果谢安民知道,我国东南天然良港之一的沙佳岐港就位于沙佳岐镇,那么她就不会对空气里的海味,以及路边的那些盐碱植物感到奇怪了。
  沙佳岐港的港湾狭长弯曲,水域稳静而不淤,港道两岸高山对峙,地势险要,具有显著的地理优势和良好的避风条件,是渔船、客货轮船的天然避风良港,早在唐代甚至更早,就有茶叶通过沙佳岐港的海上贸易运往海外。
  明清时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沙佳岐港因为水深港阔,不冻不淤,能够容纳大型船舶进出,更为当地白茶产业的出口提供了便利。
  而沙佳岐镇,因为拥有沙佳岐港,在古时就成为茶、盐、矾的商贾荟萃之地,清代时期已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港口城镇。
  到了现在,除了白茶产业,沙佳岐港在货物运输、渔业贸易、船舶停靠与补给、临港工业发展以及文化交流与合作等外贸活动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展现出其在东南沿海外贸领域的重要地位和巨大潜力。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靠海讨生活的沙佳岐人,从古至今,逢年过节都要祭奠海神,譬如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五日,下辖的大白鹭村会庄严上演一场古老而隆重的渔家盛典——“普渡节”活动。游境队伍浩浩荡荡,全村人手持“渔灯”参与,其间还夹杂着秧歌、腰鼓、“坐刀轿”、“舞刀人”、“八仙过海”等各种渔家民俗节目,热闹非凡。
  每年的“白露”后,沙佳岐镇的渔民们还有“晒秋”的传统,挑鱼、洗鱼、切鱼、装鱼、铺晒……鲜香的鳗鱼、银色闪亮的鲳鱼等丰富的鱼获,在秋天里被整齐有序地排在架子或竹帘上,勾勒出一幅幅独特的闽东渔村晒秋图。
  而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渔家民俗活动是一年当中最为热闹的,不但轰动本市,就连省外的朋友,都会不远千里驱车前来凑热闹。
  此刻,夜幕沉落,路上的车辆却越来越多,排成了一条长龙,堵得王子安的车,只能龟速前进。
  “怎么这么多车?”谢安民好奇地趴在车窗口,看前后的车辆都蜿蜒到视线尽头,许多交警正穿着制服,在远处指挥。
  “都是为了去沙佳岐镇看铁枝的。”钟子期说。
  谢安民听到“铁枝”二字,只把它当做一种和打铁花类似的非遗民俗,没往心里去,到了现场,才发现它竟是一种把人挂在枝头上的非遗技术。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整个沙佳岐镇张灯结彩,人山人海。
  因为游人太多,小车在距离沙佳岐镇四五公里远的位置就被交警喊停,人们只能下车,徒步前往镇子。
  王子安、钟子期、谢安民三人随着人流进入镇子时,欢快激昂的锣鼓声早已响彻街头巷尾,游行队伍也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第五十四章 元宵[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