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翁笑道:“此枕名为‘黄粱枕,虽非稀世之宝,却也有些妙处。你且枕上,自会知道。”说罢,便命店家在灶下烧火,煮黄粱米饭。
卢生本就有些困倦,又见吕翁言语奇特,便不再多问,依言将头枕在枕头上,躺在店内的一张卧榻之上。刚一合眼,便觉那枕头的窍中飘出一股异香,直透鼻端,顿时心神俱醉,睡意袭来,不知不觉便沉沉睡去。
且说卢生一枕入梦,只觉眼前金光一闪,景象突变。不再是那简陋的客店,而是来到一处豪华的宅第。但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门庭巍峨,屋宇轩昂。朱漆大门上悬挂着一块匾额,上书“卢府”二字。门前石狮威武,仆从往来穿梭,个个锦衣华服,气派非凡。卢生正在惊疑,只见从门内走出几个管家模样的人,见到卢生,连忙跪倒在地,齐声说道:“老爷,您可回来了,夫人已等候多时。”
卢生听得发愣,心想:“我何时成了这卢府的老爷?”正疑惑间,只见门内又走出一群丫鬟,簇拥着一位绝色女子。那女子生得:
眉如远山含黛,肤若凝脂雪映。樱桃小口点绛唇,杨柳蛮腰舞春风。眼波流转,勾魂摄魄;笑靥如花,倾国倾城。真个是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那女子走到卢生面前,敛衽一礼,声音婉转如莺啼:“夫君,你今日为何回来得这般迟?”
卢生更是惊讶,连忙问道:“娘子是何人?晚生卢英,素未谋面,为何称我夫君?”
那女子扑哧一笑,说道:“夫君好糊涂,怎的连妾身都不认得了?妾身崔氏,乃清河崔氏之女,与夫君结缡已逾半载,怎说素未谋面?”
列位看官,这清河崔氏,乃是唐代有名的世家大族,与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并称“五姓七望”,门第极高。卢生闻言,心中暗忖:“难道我真的发达了,娶了崔氏这样的名门闺秀?”
正思忖间,只见外面又来报:“老爷,吏部张大人派人来下喜帖,明日便是春闱放榜之日,请老爷明日早赴琼林宴。”
卢生听得“春闱放榜”、“琼林宴”等语,心中大喜,暗道:“原来我已高中进士,如今是金榜题名了!”一时间,娇妻在侧,功名成就,卢生只觉得飘飘然如在云端,快活无比。
次日清晨,卢生穿戴整齐,乘坐高头大马,前呼后拥,来到长安城中的曲江池畔。但见琼林宴上,冠盖云集,俊彦毕至。皇帝亲自临幸,状元郎跨马游街,何等风光!卢生定睛一看,那状元郎不是别人,正是自己!
只见他身着绯红官袍,头戴乌纱帽,在一片欢呼声中,接受皇帝的召见。皇帝见他一表人才,应对得体,龙颜大悦,当即下旨,授他为秘书省校书郎,不久又提拔为渭南尉。
卢生谢恩之后,回到家中,崔氏夫人早已备下盛宴,为他庆贺。夫妻二人,夫唱妇随,恩爱无比。过了几年,卢生又因政绩卓着,屡次升迁,先是任监察御史,后又升任吏部员外郎,不到三十岁,便已官居四品,成为朝中炙手可热的人物。
这一日,卢生正在衙中理事,忽有边关急报,说吐蕃大军入侵,边关告急。皇帝闻报,龙颜大怒,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满朝文武,面面相觑,无人敢言。卢生见状,挺身而出,奏道:“陛下,臣愿领兵出征,为国分忧,定当扫平吐蕃,凯旋而归!”
皇帝见卢生少年英武,有如此胆识,心中大喜,当即下旨,任命卢生为河西道节度使,总领西北军务,赐尚方宝剑,便宜行事。
卢生领了圣旨,回到家中,与崔氏夫人告别。崔氏夫人虽有不舍,但也深明大义,勉励卢生建功立业,早奏凯歌。卢生点齐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边关而去。
来到边关,卢生审时度势,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先是在正面虚张声势,吸引吐蕃主力,然后亲率精锐,绕道敌后,奇袭吐蕃大营。一场大战,杀得吐蕃兵丢盔弃甲,四散奔逃。卢生乘胜追击,直捣吐蕃巢穴,俘获吐蕃赞普,大胜而归。
捷报传到长安,皇帝大喜过望,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到城外三十里迎接。卢生班师回朝,献俘于太庙,皇帝下旨,封卢生为燕国公,食邑三千户,赐金帛无数,荣宠一时无两。
喜欢。
第30章 邯郸道卢生枕黄粱 枕中记凡夫悟红尘(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