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郝仁与司俊辉缓步走近几位教授,眼前一幕令两人忍俊不禁——几位平日沉稳严肃的老教授,此刻却像发现新玩具的孩子般,目光死死黏在那台机器人身上。
     “歌莉娅,”司俊辉出声,“你能识别你面前的这几位吗?”
     机器人一边娴熟地运着篮球,一边偏头道:“识别完成。翡翠市大学教授团,从左至右依次为:杜克教授、江汀教授、付科教授、李雷恩教授、田海满教授。”
     五位老者一怔,皆露出讶异之色。
     郝仁笑着补了一句:“歌莉娅,向各位教授做个自我介绍。”
     话音落下,歌莉娅停下动作,双手抱球,清晰流畅地开口介绍自己。
     数分钟后,她一字一句讲完,一旁的老教授们已经神情复杂地望向郝仁。
     “她是我们家用机器人产品线的终极原型,”郝仁语气平静,眼神却带着锋芒,“也是通往新时代的第一步。”
     付科教授眉头微皱,问道:“你既能制造出如此机器人,为何还需要找我们?”
     他的语气并不质疑,而是认真——眼前这机器人的表现太过出色,若郝仁能独立完成,那对整个科研圈而言都是一场革命。
     郝仁淡然一笑:“能否换个安静的地方详谈?”
     说完,他扫了眼四周愈聚愈多的学生,又看向教授们。
     江汀教授点头:“随我来吧。”
     ……
     郝仁与教授们进了图书馆内的一间小型会议室。
     与此同时,司俊辉带着歌莉娅留在外头,与学生互动采集反馈数据。
     面对拍照与发文的热情学生,郝仁只简单交代:“等官方发布,你们就是首批试用资格用户。”
     图书馆内,几位老教授落座后,皆看向年轻的郝仁。
     后者神情不改,语气从容:
     “您方才问我想要什么,其实很简单。你们都是芯片设计与硬件工程领域的权威,对行业现状了如指掌。当西方已推进至4纳米制程,我们却还在6至8纳米区间苦苦挣扎。我想造出改变世界的产品,但没有更先进的芯片,就像无米之炊。”
     他顿了顿:“我并非把金钱视若粪土,但也不执着于财富。钱,应当被用来创造未来。因此,我邀请诸位加入‘雷电研究中心,共同探索芯片工艺的边界。”
     田海满教授轻笑一声:“你有野心,这我承认。但你可知道,有多少企业、多少财团砸下上百亿,也仅堪堪达到国内6纳米工艺的门槛?你能承受得起科研的沉没成本?”
     郝仁答:“每月我会拨出五千万,专用于项目研发。同时,由‘小美AI辅助运行计算平台,能显着缩短理论模型验证周期。我缺的,从不是金钱,而是有胆识的科研人才。”
     教授们彼此对视,神色各异。
     郝仁却不逼迫,只道:“你们不必马上答复。等歌莉娅正式发布后,再做决定也不迟。”
     说罢,他又简单问了几个技术问题,便起身离去。
     他明白,逼迫只会引起反感,这些学术泰老更看重环境、价值与愿景,而不是老板的豪气。
     ……
     走出图书馆,郝仁看到歌莉娅正被学生们团团围住,提问不断。
     她反应流畅,礼貌而灵活。
     忽然,

第60章 雷电进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