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08章 殷历544年[2/2页]

殷商三十年 初等变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要打,必定付出巨大的代价。
     然而,帝辛和恶来都想付出这样的代价。
     他们不傻。
     殷商的人命非常宝贵。
     殷商的每一个士兵,都不是可以随意牺牲的。
     他们拥有了殷商最好的时代,但这是他们拼抢到手的。
     他们,知道这些东西来之不易。
     所以,帝辛才会在东征的战略上,实行远交近攻。
     能用威势让对手屈服,就不动武。
     这就是用最小的代价来获取最大的胜利。
     否则,他们破坏一遍敌对国,要付一次钱,等敌对国被打下了,他们重建那片土地还要再付一次钱。
     这不是很不划算吗?
     如果不动武,就让对手屈服,不仅可以省下这两笔钱,还能省下动武的军费。
     这种战法最成功的战例,就是南橘国归商。
     可惜,那样理想的战例太难促成了。
     很多邦国,只是那个战例的半成品。
     一般是被恶来的军团打服之后,才投降。
     不过,这样也很好了,及时减少大商的军费支出,也能在重建的时候少花一些钱。
     有了这样的思路,就不难理解帝辛对于泰山大关的缓兵之计了。
     南线和北线的战事结束之后,殷商能够自由调动的兵团就更多了。
     于是,针对泰山大关的封锁就更加严厉了。
     恶来会不定期地派出一支兵团袭扰泰山大关,做出全面开战的架势,吓唬吓唬泰山以东的邦国。
     他并没有真的去打,主要是是从心理上,对敌人进行威慑。
     这是疲敌之策,消耗敌人的锐气和士气。
     为全面进攻做准备。
     恶来不断向泰山封锁线增加军事储备,包括各种攻城装备,战车等等。
     另外,恶来还策划在泰山封锁线进行军演,震撼泰山大关的守军,动摇其意志。
     恶来的战法很有效果,泰山大关的守军不胜其扰。
     泰山大关经常枕戈待旦,却并没有迎来恶来的大规模进攻。
     这是非常令人气愤的。
     但是,他们又不想太早与恶来展开决战。
     如果恶来直接全面攻关,他们并没有十足的信心能守住泰山大关。
     毕竟,恶来名声在外。
     大商第一天将的能力,可不是盖的。
     与此同时,大商的其他能臣武将也在积极配合恶来,配合封锁泰山大关。
     殷商,正在把泰山大关,变成一座死关。
     泰山以东的邦国完全感觉到,他们被关进了一座监狱。
     而这座监狱的围墙,就是周围的海面。
     监狱的大门,就是他们亲手扞卫的泰山大关。
     殷商的封锁线,是加在监狱大门上的一把锁。
     现在,殷商就是在玩弄泰山以东的邦国。
     迟早有一天,这最后一块土地,会并入大商的版图。
     现在,殷商还不着急。
     至于西面,岐周被殷商死死压制,动弹不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岐周两次造反,皆被镇压。
     这是令殷商人最自豪的事情。
     他们是天下第一强国的公民。
     他们的国家有着最强大的军团,有着最优秀的将军!
     殷商二爷,守卫孟津!
     飞廉、恶来,随时支援!
     孟津,不可陷落!
     岐周,翻不了天!
     一个小小的诸侯,胆敢造反大商,简直作死!
     所有人都知道,岐周之虎、姬昌,现在还被关在羑里监狱。
     这位大文豪,坐不了岐周的王座,就只能在监狱连载他那本扑街书。
     而姬昌那个傻儿子,偏偏自不量力,非要和大商叫板,死有余辜!
     四年前,姬发没有死在孟津城下,是他最大的造化!
     民意调查显示,超过百分之九十的殷商人认为,姬发那种渣滓,早就该死了。
     姬发的才能,不及姬考的万分之一!
     姬昌生出姬发这样的傻儿子,实在是上天对他的惩罚。
     可惜,姬考死了。否则,岐周恐怕还真不好对付。
     不过,话说回来,姬考如果还在岐周之主的位置上,或许就不会有商周第二次孟津之战。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有。
     姬考是最有自知之明的人。
     他知晓利害。
     他绝不会把岐周推入深渊,也不会随意挑战大商的权威。
     姬考这样的人才,实在是应该为殷商效力。
     可惜,他是天下第一孝子,他就算想为殷商效力,恐怕也做不到。
     虽然这非常遗憾,但仍然不影响殷商人缅怀这位天下第一能臣。
     如果殷商人对帝辛有啥不满意的,那么处决姬考,会是最不满意的一件事。
     唉,这一晃,距离姬考被处决,已经十一年了。
     如果姬考为大商效力十一年,大商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呢?
     虽然姬考是一个岐周人,但很多殷商人却把他视为自己的同胞。
     姬考一生大半部分时间都在殷商。
     朝歌大学,记载着姬考的学业传奇。
     殷商运动会,记载着姬考的才华横溢。
     孟津自贸区,记载着姬考的兢兢业业。
     如果在当今天下,评选一位完美的人,很多殷商人会选择姬考。
     这样的人,不该死,不该生在岐周!
     天妒英才啊!
     现在的殷商,很多风云人物都是姬考的好朋友。
     殷商执政使费仲、殷商太史虞名、殷商二爷子仲,都是姬考的挚友。
     就连殷商战神飞廉、北方护法阿虎、第一天将恶来也与姬考关系不错。
     殷商执政官虞典,更是盛赞姬考。
     可惜,姬考死了。
     姬考,已经死了十一年。
     帝辛处决了姬考,并以国葬的规格,把姬考葬在了朝歌郊外。
     每年,姬考生前的朋友们都会去祭奠。
     帝辛虽然没有去,但总会让阿虎捎去一个花篮。
     毕竟,那是他最看重的天下第一能臣啊。
     费仲,作为姬考的同窗好友,是心情复杂的。
     他为姬考感到悲伤,又为姬考感到不公平,又认为姬考太愚蠢……
     多么想有一天,他们还能在孟津自贸区共事的那样,去朝歌大饭店约饭,不断捧杯,谈天说地。
     一切都回不来了。
     不过,有一天,商伯和虞名、费仲一起聚餐的时候,摘下了面具。
     “姬考!”
     费仲惊愕出声。
     “我不是姬考,我是商伯。我只是和姬考长得很像!”
     “……”
     “费总,商伯认为,既然他长得这么像姬考,就不妨来扮演姬考。”
     “…..”
     “是的。你们就把我当成姬考。小名,费总,再来一杯!”
     “像!太像了!”费仲喃喃道。
     三个人碰了一杯。
     “虽然你不是姬考,但却让我感觉姬考好像还活着。商伯,谢谢你。”
     “你可以叫我姬考。我们是朝歌大学的同学嘛。”
     费仲有些震撼。
     这个商伯,和姬考实在太像了。
     如果不是知道姬考死了,他就认定商伯是姬考。
     或许,是商伯的演技太高了。
     费仲摇了摇头:“不,你是商伯。”
    喜欢。
  

第208章 殷历544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