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70章 图穷[1/2页]

长乐夜未央 易楚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丞相典天下诛讨赐夺,吏劳职烦,故吏众。
     武帝元狩六年,丞相吏员三百八十二人——史二十人,秩四百石;少史八十人,秩三百石;属百人,秩二百石;属史百六十二人,秩百石。
     然而吏员几百人的丞相府却是门无塾,不郭邑,门署用梗板,方圆三尺,不垩色,上书丞相府三个字。
     门,也是丞相府与其他府寺最大的不同——丞相府设东西两门。
     ——也许正是这个缘故,丞相府才不方便在门的两侧建屋,也就是“塾”。
     不过,平常,丞相府只开东门。只有丞相有病时,皇帝法驾亲至问病,才会开西门,迎皇帝法驾。
     霍光乘的是皁缯盖、两黑轓的朱班轮安车,到了丞相府,东门长史自然不敢阻拦,立刻将霍光的车驾迎了进去,同时派了小吏匆忙去禀报丞相。
     田千秋年迈,行动不便,即使是一听掾史的禀报,便起身出了听事的黄阁,也没能迎出多远,就见霍光已经进了正院。
     见霍光已经加快了步子走过来,田千秋也就不矫情地站住了,等霍光走近,便相揖言道:“大将军长乐未央。”
     霍光长揖答礼,也回了一句:“君侯长生无极。”一般来说,长者都更喜欢“长生”之类的吉语。
     “老了!”田千秋摆了摆手,“比不得大将军。且入阁再叙?”
     “固所愿矣。”霍光再揖,请田千秋先行。
     田千秋的确不耐久立,也没有再与霍光推让,便由属吏扶着,颤巍巍地回了黄阁。霍光稍落后半步,跟着他一起进黄阁。
     丞相的听事阁称黄阁,但是,与宫中殿阁不同,并不设钟铃。
     虽然先了黄阁,但是,田千秋没有坐上席,而是请霍光坐正席,自己坐到下首。
     霍光见田千秋已经坐定,便只让了一遍,随后便在正席坐下。
     摒退属吏掾史,田千秋直接开口:“大将军此来……”
     霍光微笑:“仆观君侯之色,似比前番更好一些。”
     “尚可。”田千秋有些困惑——难道霍光不是有事吩咐,真是是单纯来叙话的?
     霍光没有让田千秋继续困惑下去,笑了笑,便道:“赵将军屯兵上谷,仆心忧粮草事。”
     田千秋一愣,随即便恍悟,连忙道:“虽未上计,然今岁并无灾异,府库岁入当无忧矣。”
     霍光点头:“君侯如此说,仆亦心安。然有一事,赵将军出京前,却是当议未议。”
     田千秋一愣:“何事?”
     “随赵将军出征者,皆羽林麾下,此部粮草以及秩禄……”霍光没有说完,不过,田千秋已经懂了。
     “大将军之意,当计之发往上林?”田千秋拧眉,“转输之费……”
     霍光摆了摆手,站起:“此事,劳君侯与车骑将军商议了。”
     田千秋刚要起身,一听这话,顿时脸色惨白,身子一软,竟是半点力气都没有了。
     霍光仿佛没有看到,一揖即言:“仆告辞。”
     “大将军!”田千秋忽然开口。
     霍光闻声停步,一派温和地道:“君侯但言。”
     看着一脸平静的霍光,田千秋却是满心惊悸,半晌,才道:“大将军,此事当请御史大夫共议。”
     无论心中是何感受,田千秋那张满是皱褶的老脸都没有任何显露,霍光也只作不知,温和地笑道:“明日,长主设宴,御史大夫亲自相邀,当是无暇议事的。”
     田千秋低下头,慢慢地答了一句:“既是如此,便罢了。”
     “君侯辛苦。”霍光再揖。
     田千秋抬起头,没有说旁的,只是道:“大将军见谅。仆不能相送矣。”
     “不敢。”霍光也敛了笑容,“君侯安坐。”
     田千秋不起身,便只有丞相府的长史等人相送了。
     等送走霍光,一干人重回听事阁,却见丞相仍然坐在下首的漆秤上,长史连忙上前劝道:“君侯可是乏了?不若稍歇再坐阁?”
     田千秋搭上长史的手,慢慢站起,又慢慢地走回正席:“老了……风起了……冷了……阁中该摆温炉了……”
     “诺。”长史立刻应声,旁边自有掾史迅速出去传话。
     “……风起了……”田千秋喃语着,摆手让诸人退下。
     出了听事阁,一名少史随口说了一句:“今日,风是有些大了!”
     “噤!”长史立即低声喝斥。
     ——他们这位君侯,虽然已然老朽,却不是随口言语的人。
     ……风起了……
     秋风并非秋雨,绵绵不绝,九月己巳,仿佛是为了表明已入季秋,天刚亮,眼看着是艳阳高照的一天,却起了大风。
     虽然风大,但是,并未变天,对一般人来说,除了觉得寒意更重,倒也没有什么影响,承光宫中却因为这场大风而再次忙碌起来。
    

第170章 图穷[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