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读书。故王皇后怕我冷清,便向陛下建议,凡正五品以上朝官,有子女不满十六岁的,也可一并送入宫中学习,唤作集贤殿侍读。萧倩儿的父亲萧慎那时刚刚升了从五品的秘书丞,按理还达不上标准,但萧倩儿自小聪慧,名声在外,故而王皇后特意将她招入宫中,作为侍读。”
云黛还是头一回听说这些陈年旧闻,不禁吃了一惊:“你说二十年前?那时你才七八岁,你们这么小就认识了?”
李禅点点头:“是啊,萧家姐姐比我大一些,入学时就已经能够写诗了。集贤殿众多侍读的官员子女中,便是年纪更大些的也都比她不上。当时裴相的长子裴耀卿,就是现在的河南府尹也在集贤殿读书,裴相不止一次说萧家姐姐才华远胜裴耀卿,只是可惜生了一副女儿身,要不然定会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云黛听李禅说的如此了得,暗暗回想着萧倩儿的样貌,觉得她除了长得可爱娇俏之外,并看不出什么过人之处:“她是文章特别好吗?还是擅长写诗?”
李禅摇头:“诗文章句那些都是小道而已。萧姐姐真正让裴相都为之惊叹的是两样:博闻强识、数术无双。刚才也跟你说了,当时朝廷凋敝,百废待兴,朝廷缺得不是满口道德文章的饱学鸿儒,而是真正能理民生、治万民的良吏。自从神宗皇帝任用奸人以来,朝廷算学方面的科举停了十余年,真正精于计算的良吏十不存一。像萧姐姐这样的逸才更是百年难遇,所以萧姐姐从十来岁起就常被裴相借去户部算账,说起来萧家姐姐远比萧尚书更早接触户部的事务。说实话,我们都觉得萧大人之所以二十年时间就能从从五品上的秘书丞能做到正三品户部尚书,固然与他自身精明强干分不开,可萧家姐姐十几年间在户部内理算财政也有莫大关系。我们私下都说明面上萧慎是户部尚书,但若说对户部事务了如指掌,还得是萧倩儿。所以说萧家姐姐是户部尚书也不算乱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云黛惊讶的捂住了嘴巴,对萧倩儿的感情也由刚刚的怀疑和敌视变成了钦佩,不管如何一个女子能在朝廷中获得这样的认可,哪怕是不能见光的,也足够了不起了:“她……十几年都在户部?那她这么大年纪,为何不嫁人?”
李禅想到此处叹了口气:“她如何能嫁人,户部须臾离不得她。你以为户部的根本是什么?是一部四司的几位官员?还是那大大小小的粮仓钱库?都不是,户部的根本是关系整个大夏数百个州郡,数万官吏、数千万户口的那笔帐。而眼下能把这笔账理清楚的,就只有她一人。她若不能到户部,户部的事务等若是废了。就算最后终于理了出来,不知有多少事情再也理不清楚。萧姐姐作为女子出入户部本身就饱受非议,若是嫁做人妇,又如何再为户部做事?即使夫家不惧争议,她这个实际上的户部尚书出嫁,她又能嫁给谁,谁又敢娶?”
云黛听到此处忽然想起来一个人:“对了,当年雪痕姐姐进京也说是一起读书……”
李禅本来正拿着一对珠子看,闻言手一抖,对掌柜说:“就要这对吧。”
云黛明显感觉到李禅整个人瞬间冷了下来,其后两人虽然也一同采买东西,但李禅再也没说过话,只寒着俊脸默默走在前头,更别提与云黛有什么肢体接触。云黛心中更是莫名:他怎么了?萧家姐姐没有嫁人都能说,为什么嫁了人的雪痕姐姐却不能说。
但李禅此时冷漠又疏离,让云黛不敢再问。
此时月上中天,南市里依旧人声喧哗,走过热闹的街市,时常能听见里面的说书先生说着《永昌奇案》,时不时传来客人们的叫好鼓掌声。
云黛默默走着,心思飘向了远方:《永昌奇案》?对哦,薛岳现在在干嘛?对了,还有李乐,若不是他当日双王俱保,也不会有今日的扬州云非墨。
喜欢。
第140章 真的只是同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