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如今洛阳府库存粮早已耗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勉强够阖城一岁之用,这是绝不能动的。如今天气渐寒,漕运封冻,南方的粮食难以入京,想要平抑粮价,实在是千难万难……为今之计,就只有等开春运河解冻,调南方的粮食入京。”
萧慎顿了顿:“至于河南府的情况,亏得大尹准备的早,河南府还有几千石粟米,省着些用,勉强可以过冬吧。”
萧慎的话说完,冯谏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起来,洛阳的情况竟然如此糟糕,却叫自己出了这么大一个丑:“既然洛阳已经是如此局面,为何还要搞什么三日欢庆,干脆撤了庆典,岂不是更省一些?”
左右仆射对视了一眼,心中暗骂,这个冯谏仗着自己状元出身,又是世家子弟,平素就只会写写道德文章,内里简直是个蠢货。粉饰太平粉饰太平,太平哪有不用粉饰的?朝廷局面越是艰难,对外越是不能示弱,若真是天下人都知道朝廷空虚,那才真是天下乱矣!
冯谏见一干大臣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自己,也知自己可能说错了话,当下改换战场:“物价腾贵,虽然影响民生,但萧尚书也说,勉力支撑待到明春南方粮食入京,物价自然回落。吴王说此事会陷洛阳于危难,我以为还是言过其实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禅已快给这位冯中丞给气乐了,也不在理会他的诘难,转而向皇帝道:“陛下,自古以来,凡大灾之年,必有大疫。且今岁旱灾,时疫已然初现,成德、卢龙两地具报有时疫,臣在河东,也闻时疫之凶猛,中者十中不活一二,后虽有验方,仍是十有三四死于时疫,河朔之地,家家缟素,户户悲声。适才所说的《永昌奇案》对成德疫情亦有记述。臣自接诏,从河东回洛阳,一路上便在收集各地灾民之情况,河朔之地本就灾情颇重,成德变乱,更是百姓离乱。各地灾民背井离乡,目的地大多都是洛阳!!而这些人中,不乏曾在成德罹患过时疫的。这些人自今冬到明春,都会聚集到洛阳城外,数量当不下数万之众!这些人到了洛阳,仅靠寺庙道观悲田养病坊那点人力物力,支撑不了几日!眼下虽因天气寒冷,疫病不行,但若不早为之备,待到春暖花开,时疫来时,只怕……”
能站在殿中的大臣绝不可能是泛泛之辈。即便是刚才一直被大家暗骂蠢才的冯谏,论才华智计,也是万中无一,李禅这样一路说下来,岂能意识不到这件事情的严重?只是这件事情可不是在朝堂上动动嘴皮就能解决的事情,朝堂上一时沉寂了下来。
成德之事虽然严重,毕竟是千里之外的事情。可是如果洛阳城真的像吴王说的闹起疫病来,那可就真的糟了!
皇帝沉吟了片刻:“吴王这件事情提的不错,就不怪你返京迟滞的事情了。至于疫病和灾民的事情……吴王既然已经查了,就干脆由你牵头,会同河南府、户部、太医署详拟一个方略出来。”
“臣等遵旨。”
“好了,说来说去也没说出个结果,今日就到这里吧!朕乏了。”皇帝李贤打了个哈欠,起身伸了个懒腰就下了御座。
殿中众人一齐俯身行礼,刚欲起身,就听见仇紫英站在御座旁:“诏左右仆射,户部萧慎、兵部薛霖、礼部蔡尧、河南府尹裴耀卿宣政殿用午膳!”仇紫英说到此处顿了顿,突然放低了声音,“陛下让吴王、赵王、燕王、雍王一并过来。”
殿中众臣看向被念到名字的几人的眼光立时有些异样起来。特地叫道宣政殿用膳可不是谁都能有的待遇。左右仆射是宰相那也就罢了,裴耀卿那是沾着裴济相公的面子。关键是六部中只叫了户部、兵部和礼部的三位,这可是了不起的殊遇,反观剩下的工部刑部也还算了,连左部三司之首的吏部都没有叫上,是在叫人费解。至于御史台、大理寺这些九卿就更不用说。
喜欢。
第144章 我真的不知详情[2/2页]